-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儿童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因此,儿童拥有着“生长”和“发育”两个有别于成人的特点,这也是影响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家长缺乏儿童用药相关知识,当孩子生病时给孩子服用成人药进行治疗,导致孩子服药后出现身体不适。因此,家长在为孩子用药时应格外小心谨慎。
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药物在儿童体内的代谢也有着独特的规律。
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途径直至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给药途径以及儿童的生理特点等因素。
口服给药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程度受胃内酸度、胃排空时间、药物性质、病理状态、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胃酸水平、胃排空时间等也不相同,儿童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也有所不同。新生儿及婴幼儿胃酸水平较低,可能导致弱酸性药物吸收减少。新生儿及婴幼儿胃蠕动差,胃排空时间较长,对口服药物的吸收总量难以估计。此外,婴幼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因此经皮吸收的药物比成人更多、更快。同时,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一些药物较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颅内。
肌内注射 学龄前儿童臀部肌肉不发达,肌纤维软弱,局部血流量较少,可导致肌内注射药物吸收不佳。
直肠给药 呕吐、不愿接受口服药物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无法选择口服、注射等方式给药的儿童适合直肠给药。直肠给药的吸收也受药物理化性质、直肠血流量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直肠给药尽量选择栓剂或者灌肠剂,并不是所有药物都适合直肠给药。
药物的分布
药物的分布是指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运送至全身各个部位的过程,药物的分布与吸收类似,也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体液水平、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血脑屏障等。这些影响因素在儿童的不同发育时期存在着很大差异。
体液水平 儿童在不同时期体内水分和脂肪含量的比例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分占比逐渐降低,脂肪占比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因此,药物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的分布水平也不相同。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影响药物分布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新生儿血浆蛋白浓度较低,白蛋白结合能力较弱,这可能导致部分药物未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浆中药物浓度较高。
血脑屏障 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新生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向脑组织的透过量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脑屏障逐渐完善,对儿童的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庭用药手册:儿童安全用药》)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