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上接1版)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例,从前期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很多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相关人员对其药学服务内容及使用风险的认知远远不够。”《肿瘤免疫治疗用药PD-1/PD-L1风险管理手册》分册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李国辉表示,涵盖临床用药全过程各环节风险点和管控措施的实用手册,可以为医师、药师、护师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用药指导。
科学谋划系统梳理
为了将大量复杂的药物信息、已知风险、未知风险、管理措施等清晰系统地呈现出来,在系列丛书编写过程中,编委会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对分册逻辑、框架提纲、编写内容、出版形式等进行科学系统设计,反复推敲细化。
按疾病治疗类别分册是该系列丛书的一大特点。胡欣介绍,按疾病治疗类别分册是为了更好地对同类药品相似信息进行归纳,避免重复,同时也考虑到特定科室或特定临床领域的使用者可以在同一分册中更方便地查找所需内容。此次出版的第一批丛书包括6个分册,分别为《肿瘤免疫治疗用药PD-1/PD-L1风险管理手册》《肠外营养治疗用药风险管理手册》《风湿免疫治疗用药风险管理手册》《腹膜透析液风险管理手册》《糖尿病治疗用药风险管理手册》《帕金森病治疗用药风险管理手册》,正在编写的第二批丛书还将涉及呼吸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白血病等疾病类别以及罕见病相关用药。
保证药品在医疗机构内的使用安全涉及采购、入库验收、贮存、调配、处方等环节,还涉及临床使用管理、用药监测、特殊患者使用管理、用药教育等多方面。参与系列丛书编写的专家非常重视理清主线、明晰脉络。
“如何确定内容提纲是我们编写之初遇到的最大困惑。”《肠外营养治疗用药风险管理手册》主编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姜玲回忆道,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参与编写的专家还是翻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研究文献等参考资料,利用休息时间通过线上会议研究讨论,最终确定了以理论知识为经、临床真实用药场景为纬的编写框架,列举出临床药品使用各环节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管理策略,将理论指导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充分融合。
围绕临床与时俱进
药品不同,使用风险不同,因此各分册在编写时还注重根据各类别药品特性调整内容,给予临床用药切实指导。
PD-1/PD-L1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最重要的突破性进展之一。“目前国内上市的该类药物均为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因其自身的化学结构和生产工艺等特点,光、热及震荡等外界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储运条件不符合要求或使用不当都会直接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等相关问题,导致患者预后不佳。此外,该类药物对配制环节、输注时间及输液器孔径等均有不同要求,用药前还应进行基线评估。”李国辉介绍,针对此类药物的特性,编写时对上述环节的风险点及管控措施都予以重点体现。
注射用多种维生素是肠外营养治疗最常用的复合制剂,由于制剂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复杂、所含成分较多,因此更需要注意各环节用药细节。“有的产品中不含维生素K,如治疗需要则应在配制时单独补充;本身含有维生素K的产品,在使用时则要注意可能与抗凝药发生相互作用,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用药监测。”姜玲表示,这些细节是医师、药师、护师在用药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风险点,书中对风险点、风险级别、管控措施等均进行了梳理和说明。
除了临床用量大、覆盖率高的药物,临床用药时还需要特别关注新型作用机制药物的使用风险管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速效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等新型降糖药物与较早并广泛应用的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等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其用药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和管控措施也存在差异。”《糖尿病治疗用药风险管理手册》分册主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李妍举例说,该书通过全面梳理并以图表形式呈现,让各类药品风险点的不同之处一目了然。
胡欣介绍,专委会在推动后续分册编写、出版工作的同时,对于已出版分册中纳入的药品,将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及治疗新药上市进展,组织分册编者进行周期性更新,将国内外最新药品风险管理探索和实践经验不断注入该系列丛书,为医师、药师、护师提供专业性、前瞻性、实用性的用药指导和风险管理策略参考。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