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儿童合理用药
儿童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用药需要十分谨慎,严格遵循医嘱。
儿童用药的共性原则
儿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用药特点,以下共性原则值得注意。
忌滥用维生素 摄入过多维生素A与维生素D可引起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肾损害。大量使用维生素还可引起腹泻、腹痛等药物中毒症状。
忌滥用抗菌药 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会损害听神经,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8岁以下儿童使用四环素除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外,还会引起牙齿变黄,造成牙釉质发育不良。
忌滥用解热镇痛药 儿童发热原因十分复杂,未明确病因前,滥用解热镇痛药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另外,如果用药不当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下降过快,从而导致虚脱。
忌滥用丙种球蛋白和人血白蛋白 丙种球蛋白用于预防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渗透压。这两种药物是由人血制成,滥用可能导致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切不可当成补药随意使用。
忌滥用外用药 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较薄,对外用药物的吸收作用强,易产生副作用。
忌滥用滋补药 市场上的保健品往往夸大实际作用,切不可随意服用,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新生儿用药注意事项
新生儿是指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未满28天这一段时间的婴儿。新生儿用药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减量用药 新生儿胃黏膜未发育完全,胃酸分泌少,对某些不耐酸的药物(如青霉素)破坏少、吸收较完全,应减量使用。
慎重选择静脉注射给药 一些易引起急性中毒的药物,如戊巴比妥、地西泮等应在医生指导下由护士给药。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等更应慎重给药。
慎用可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的药物 新生儿血脑屏障尚未完全形成,胆红素易进入脑细胞内,使脑组织黄染,导致胆红素脑病,甚至引起死亡。磺胺药、吲哚美辛、苯妥英钠、水杨酸盐、维生素K、安钠咖、毛花苷C等药物可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
慎用氯霉素等药物 新生儿代谢酶系统尚不成熟和完备。使用氯霉素可导致新生儿皮肤呈灰色,引起灰婴综合征;使用磺胺药与硝基呋喃类药物可导致新生儿溶血。
婴幼儿用药注意事项
婴幼儿的药物代谢能力较新生儿更高,但身体发育仍未成熟,用药依然需要小心谨慎。口服混悬剂前应将其充分摇匀,否则会造成用药剂量不准。熟睡、哭闹的婴儿禁喂服滴剂(如维生素AD滴剂),以免引起油脂吸入性肺炎。为避免局部血液循环不足而影响药物吸收,吞咽能力差、不肯配合家长喂药或垂危患儿,常采用静脉注射给药。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患病后常出现烦躁不安、高热、惊厥,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年龄越小,对镇静剂的耐受力越大,因此婴幼儿使用剂量可相对偏大。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麻醉药品(如吗啡、哌替啶等)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用于婴幼儿。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柯俊主编的《中国居民用药安全指导(科普版)》)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