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本报实习记者 张一
近年来,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有效激发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活力。2024年,我国新批准上市药品3332件,其中创新药48个、儿童用药106个、罕见病用药55个,临床用药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
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一些业界人士期盼政府部门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医药产业加速创新产品研发,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提升药物可及性。
康宁杰瑞董事长徐霆: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康宁杰瑞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平台,专注于抗肿瘤创新药研发。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皮下注射PD-L1抑制剂已在国内上市,多个产品在中国和美国进入关键性临床研究阶段。
在研发过程中,我关注到创新药企业普遍面临药品上市后投资回报周期长,难以有充足资金投入新管线研究的问题。今年两会,我期待丙类药品目录尽快出台,将更多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拓宽创新药市场,缩短资金回流时间,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物的可及性。
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兴起,AI技术加快新药研发进度成为热点。近年来,英矽智能在AI制药领域深耕,持续优化自主开发的Pharma.AI平台,同时拥有多条创新药自研管线。
面对AI制药的新业态,我发现基础研究数据和临床数据获取是制约AI制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共性难题。我期待相关部门能出台政策,在数据安全且符合伦理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医院、高校、企业等端口释放更多数据。真实充分的数据是AI应用于制药行业的基础。期待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AI制药行业发展实现质的突破,让AI为创新药研发上市“加速”。
悦康药业药物研究院院长宋更申:
近年来,生物制药蓬勃发展,悦康药业加快推进新药研发布局,实现从仿制药到创新药,从化药、中药到生物药的转型。目前,公司有多款创新药处于不同临床研究阶段。在研发过程中,我关注到医药行业药物源头创新难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药研发人员,我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创新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从临床需求角度出发,开展更多原创性的药物研发工作。同时,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创新药审批与激励机制,进一步缩短创新药审评审批周期,让创新药能尽快上市,满足临床需求。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