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2023年07月06日

【热点透视】成分复杂 功效难验

理性看待“纯天然”“纯植物”化妆品

中国医药报 02版综合
2023年07月06日

□ 实习记者 殷芝

积雪草提取物、光果干草根提取物、牛油果树果脂……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功效性和安全性重视程度的提升,植物提取物成为许多热销化妆品的主打成分。

但是,有专家指出,植物提取物成分复杂、不稳定性较高;相关标准体系正在建设阶段,部分功效难验证,有些企业存在“概念性添加”情况。消费者应理性认识含植物提取类成分化妆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

植物提取物不稳定性较高

植物提取物是指以植物(植物整体或某一部分)为原料,采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成分。

“相比化学成分,植物成分看起来更安全”“天然成分,味道好闻”……在小红书APP上,不少消费者表现出对含植物成分化妆品的好感。然而,也有部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困惑。“为什么我用含植物成分的化妆品还是过敏?”“植物提取物的添加量要达到多少才有效果?”这类留言也并不少见。

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太军表示,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基于中药对特色植物资源的应用已有较长历史,多数消费者对植物资源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有着天然的信任感,给含植物提取类成分的化妆品戴上了“安全滤镜”。但事实上,没有“植物原料比化学原料更安全”的说法,也没有绝对安全的化妆品原料。

据介绍,植物提取类成分除了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还包括一些人为添加的防腐剂、溶剂等成分,组成较复杂,成分不稳定性较高。北京蔻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安全负责人高扬介绍,不同的提取方式、操作参数、选择提取部位,都会影响成分组成比例和功效。

“植物提取类成分是一种高功效、高活性成分,稳定性较差,目前主要通过注册或备案管理方式进行监管,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化妆品检查员唐子安表示。

标准体系尚待完善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明确,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

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化妆品用植物原料标准共13个,其中轻工业标准2个、团体标准11个,涵盖光果甘草根提取物、甘草酸二钾、积雪草提取物等。这些标准从原料的感官、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方面明确相关技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相关原料的规范使用。但除此之外,大部分植物提取类成分没有行业通用的原料质量标准。

据悉,在化妆品领域,植物原料和生物原料都面临纯化难题。热门的生物原料很多属于单一成分,如依克多因、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可以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式获得,并通过提取分离纯化,达到98%左右的高纯度,较容易建立团体标准、行业标准,有利于对成分安全性进行统一评估。而热门的植物提取类成分研发时间较短,成分复杂,分离纯化技术与生物原料有一定差距,较难建立统一的标准。

“我们在检查中,会要求企业提供自行制定的植物提取类成分质量标准,也会依据《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物料管理相关要求,结合原料进货查验记录(批次检测报告、感官检查等)来判断原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如此,但唐子安坦言,原料质量标准仍是验证植物提取类成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重要判断依据,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企业自行制定原料标准,易出现不同企业针对同一原料采取不同控制标准的情况,行业缺乏对同一植物原料的汇总分析,最终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对植物成分的功效和安全性进行统一评判。”张太军表示,随着植物原料使用范围和时间的积累,相关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将逐步得到完善。

警惕“概念性添加”

如今,“天然”“纯植物”“纯净护肤”的产品理念已成为化妆品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也有企业借机进行植物提取物“概念性添加”。

“部分企业生产的化妆品配方成分表里有8个植物提取类成分,但实际上有效成分只有6个,另外2个成分含量很少,未达到起效浓度,相应功效微乎其微。”一位化妆品业内人士透露。

《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所有成分均须在成分表中标注。所有不超过0.1%(w/w)的成分应当以“其他微量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另行标注,可以不按照成分含量的降序列出。以复配或者混合原料形式进行配方填报的,应当以其中每个成分在配方中的含量作为成分含量的排序和判别是否为微量成分的依据。

“上述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概念性添加’行为,但大部分消费者并不知道如何解读成分表,再加上对植物成分并没有形成科学认识,所以容易对标签信息产生误读,认为只要写上了某一植物提取物,就代表有效果。”张太军说。

高扬表示,由于人群的个体差异性,部分植物成分可能对一部分人群安全,对另一部分人则有过敏风险,某些产品广告中宣传的植物提取物功效并不是对所有人有效,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含植物提取类成分化妆品。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