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2022年05月30日

着力破解医药行业人才短缺难题

涵养良好生态 蓄足源头活水

中国医药报 01版要闻
2022年05月30日

□ 付佳

近日,北海康成宣布任命李萍担任临床开发和运营高级副总裁一职。此前,李萍在康乃德生物担任临床开发副总裁。这是近年来药企高管频繁变动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有近100家药企的120余位高管离职,离职原因以寻求外部发展、个人原因为主。在市场蓝海广阔的背景下,很多药企不惜重金招贤纳士。高管频繁流动,从侧面体现了医药行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随着我国医药创新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完善创新人才生态体系对医药产业持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需求激增

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大幕开启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一众研发实力突出的医药企业脱颖而出,医药行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2021年9月发布的《上海市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类)“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显示,上海市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研究人才十分紧缺。在2021年12月发布的《杭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中,创新制剂高级研究员/主管、医学信息沟通专员、注册工程师、CRC主管、质量管理人员、临床协调员等医药人才“榜上有名”。在厦门、苏州等多地公布的紧缺人才目录中,医药行业人才也屡屡上榜。

Michael Page《中国2021人才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医药企业2017—2019年招聘人数翻倍。医药英才网招聘数据显示,4月中旬医药行业人才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0%。

医药行业人才紧缺是导致人才频繁流动的原因之一。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至少有552名生物医药企业高管离职;制药网数据显示,2020年每天至少有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出现高管离职;据医药云端工作室统计,2021年有超过300位生物医药企业高管离职,优质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医药企业争抢的稀缺资源。

“‘你们挑人挑得太厉害了,各方面要求太高了!’我们经常听到猎头这样说。”提到“招人难”,腾盛博药首席医学官严立表示,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招聘不能为了“凑”数量而忽视质量。

“专才”“通才”皆需

术业有专攻。“新药研发是一个长链条,从整体到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诺华公司相关负责人举例说,精通靶点筛选、药物质量管控、数据统计分析、药物警戒等工作,以及负责项目整体运营、精通国内外药品政策法规事务的人才都十分紧俏。

石药集团副总裁杨晓燕认为,当前我国医药产业聚焦质量、效率和创新,高专业度的职能类人才、高技能的生产操作类人才、质量管理体系人才以及具有专业背景和先进理念的高层次复合人才都是企业急需的。

严立坦言:“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从研发到投产的各个阶段,企业都需要经验丰富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领航。”

以创新药“出海”为例,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要找准定位,布局全球多区域多中心临床试验;在申报上市阶段,要熟悉国际规则,与相关监管机构及时沟通;在上市后的商业化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如何确保把每一阶段的事情做好,如何把各个阶段整合起来,如何真正地让患者用上创新药,都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统筹全局。

严立还提醒,医药创新发展事关人类生命健康,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在进行人才选拔时,不仅要考虑其专业能力、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等,更要关注其价值观,如是否具有同情心、求知欲等。

构建人才生态圈

人才优势正成为医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坐等”不是解决人才之困的有效方式。从企业到高校再到整个行业共同建立起良性、可循环的人才培养生态圈,才能从根本上解除人才困境,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不少医药企业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储备模式,如诺华公司大力推行“10倍速人才发展”战略,石药集团实施雏鹰计划,精鼎医药成立人力发展学院等。202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诺华还与张江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诺华中国生命科学开放创新平台,通过孵化医药健康、生命科学等领域创新项目,促进人才聚集。

除了医药企业的探索,作为“人才输送”重要渠道的高校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高校成为医药产业人才的源头活水。杨晓燕介绍,石药集团于2021年着手建立产教融合基地,与国内外1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让更多在校大学生参与企业项目,“这是一种双赢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也有利于企业储备人才,降低人才流动率”。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适当引进海外生物医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引进人才工作细则》等文件也相继出台。

引人不易,留人更难。医药企业在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同时,不能忽视“留人”。有竞争力的薪酬方案、体贴周到的员工福利等已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硬性条件”。重“硬件”更要重“软件”,“软硬兼施”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精鼎医药相关负责人说。

人才是医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医药产业创新的核心力量。只有创造医药人才培养、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我国医药产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