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健康中国
PDF版下载   
2025年10月25日

【教你看懂医院检验报告单】血液生化检验报告单常见指标解读

中国医药报 04版健康中国
2025年10月25日

血液生化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糖类、脂类、电解质等评估机体生理状态,包括血糖检查、血脂检查、电解质检查等。血糖检查可以评估血糖水平是否处于正常生理范围,用于糖尿病筛查、诊断及疗效监测;血脂检查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电解质检查用于诊断和鉴别相关疾病(如脱水、腹泻、急慢性肾衰竭等)。

血液生化检验报告单上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通常<7.8mmol/L。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2型。不同年龄段患者经治疗后控制目标不同。年轻患者若无严重并发症,则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6.1mmol/L,餐后血糖应<8mmol/L。老年患者应根据健康状况分层,即健康状态良好,则空腹血糖应控制在5.0~7.2mmol/L,餐后血糖应<10mmol/L;合并多种慢性病,则空腹血糖应<8.3mmol/L,餐后血糖应<11.1mmol/L。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应<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应<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6.7mmol/L。

病理性血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死、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颅内出血、颅外伤等。除病理性血糖升高外,血糖升高可由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引起。

血糖降低可见于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相关人群中。

如有异常,建议于内分泌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为4%~6%。

HbA1c的形成比较缓慢且不可逆,因此HbA1c可以反映过去8~12周平均血糖水平。同时,HbA1c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现治疗中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HbA1c升高可能由糖尿病引起。HbA1c偏低可能由溶血性贫血、低血糖等引起。当HbA1c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反馈给医生,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防止延误病情。

如有异常,建议于内分泌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一般来说,血液生化检查单中均含有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项目。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所以部分检查单中也含有这两项。

TC的合适水平为<5.20mmol/L,边缘水平为5.20~6.20mmol/L,>6.20mmol/L为升高。TG的合适水平为0.56~1.70mmol/L,边缘水平为1.70~2.30mmol/L,>2.30mmol/L为升高。LDL-C的合适水平为< 3.4mmol/L,边缘水平为3.4~4.1mmol/L,>4.1mmol/L为升高。HDL-C的合适水平为>1.04mmol/L,≤1.04mmol/L为降低。

血脂检测可为脂质代谢紊乱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肾病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TC、TG、LDL-C这三个指标中任何一个指标出现升高,都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T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预测和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TC升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TC过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肝脏疾病、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

TG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识别、高脂血症的分类、对药物治疗效果的监测。TG升高常见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等。TG过低常见于严重肝脏疾病、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LDL-C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LDL-C升高常见于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LDL-C过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饮食等。

如有异常,建议于心内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钾(K)的正常值为3.5~5.5mmol/L。

K升高可见于多种情况:经口及静脉摄入K增加;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胰岛素缺乏导致K流入细胞外液;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导致组织缺氧;肾功能衰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导致尿排泄障碍;大量服用洋地黄类药物。

K降低可见于多种情况:经口摄入K减少;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导致K流入细胞内液;呕吐、腹泻导致消化道K丢失频繁;肾小管性酸中毒导致尿K丢失。

如有异常,建议先于急诊科就诊,必要时于原发病科室就诊,排除其他因素。

钠(Na)的正常值为135~145mmol/L。

Na升高多见于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热、烧伤、糖尿病性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Na降低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慢性间质性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呕吐、腹泻、胃肠引流。

尿中Na测定可以了解是否丢失大量盐,评估盐摄入量是否足够,并且协助监测低盐饮食的执行情况、术后电解质的平衡状态;协助诊断呕吐、严重腹泻、热衰竭;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小管严重损伤、支气管肺癌等。

如有异常,建议先于急诊科就诊,必要时于原发病科室就诊,排除其他因素。

氯(Cl)的正常值为96~108mmol/L。

Cl升高常见于高钠血症、呼吸性碱中毒、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期等。Cl降低常见于低钠血症、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胆汁大量丢失、肾功能减退等。

一般情况下,尿液中的Na和Cl保持相对平衡,但两者并不是永远平衡的。连续服用氯化钠后,尿Cl含量比尿Na高。连续服用大量碱性钠盐后,尿Na含量比尿Cl高。另外,尿液呈碱性很可能是尿Na含量高于尿Cl。

如有异常,且伴有相应临床症状,建议先于急诊科就诊,经全面评估后再于专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钙(Ca)的正常值为2.25~2.58mmol/L。

Ca升高常见于骨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长期制动或卧床导致的骨吸收增加、维生素D摄入过量等。

Ca降低常见于佝偻病、小儿手足抽搐症、严重骨质疏松合并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炎、尿毒症、低Ca饮食、吸收不良。

如有异常,建议于内分泌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杨赓、冯龙主编的《一分钟看懂检验报告单》)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