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本报记者 常锐博
随着“互联网+”向生活领域延伸,传统的中药抓药服务悄然走进线上平台:消费者只需提供药方,便可享受“云抓药、送到家”的便捷服务。
然而,这种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抓药新模式是否存在潜在风险?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部分网店不审方
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输入“中药饮片”“抓药”等关键词,就会搜索到不少提供“按方抓药,送药到家”服务的网店。这些店铺大多宣称药材品类齐全、质量有保障,并可提供代煎、打粉等附加服务。
记者在淘宝平台选择了一家拥有数万名粉丝且经营多年的店铺,以消费者身份将一张“药方”发送给客服。该“药方”由中医师开具,包含姜厚朴、干姜、法半夏等16味中药及药量。客服反应迅速,在询问记者所需剂数后,很快回复了总药价,并提示付款下单。从发送药方到提示付款,整个过程不足两分钟,其中并未涉及任何关于处方来源、患者身份或药物剂量的询问。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店铺是否会对药方进行审核时,客服回应称:“店内没有医生,既不看病,也不提供用药建议。”该店详情页也显示,购买流程为提供清单、核算价格、拍下付款、包装发货、确认收货,其中并未包含线下药店所具备的审方、复核等环节。
记者又以同一药方在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咨询多家店铺,发现操作流程基本一致,店铺均未对药方来源和剂量进行询问和核对。
许多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线上抓药时,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形。来自上海的刘同学(化名)告诉记者,她凭借医师朋友把脉所开的药方,在淘宝一家名叫“上元堂大药房旗舰店”的店铺抓药,“只需通过聊天窗口发送文字清单,客服便直接报价引导付款,无需提供处方来源。”
同一张药方在线下则遇到不同情况。在北京市一家实体药店,由于记者提供的药方中法半夏用量为15克、吴茱萸为8克,均超出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9克和5克上限,不符合调剂规范,被店内的执业药师拒绝配药。药店方面明确表示,如果非要配药,必须由开具处方的医师重新确认,并在超量药名的右上方签字,履行“双签字”程序,持符合规定的正式处方方可抓药。
便利背后存隐忧
消费者为何会选择网上抓药?便利是主要原因之一。
来自江苏的养生爱好者呦呦(化名)告诉记者,她多次在拼多多某中药店抓药,所使用的处方来源不一,有的是她在南京市某医院开具的正式处方,有的则是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自行拟定的药方,但只需将处方发给店铺,按照客服的报价付款,在家就能坐等收药。呦呦表示:“这比线下抓药方便很多。以前在本地药店抓药,经常遇到某味药缺货的情况,得跑好几家药店才能配齐。”
但在网上按方抓中药是否安全?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白塔寺药店总药剂师、执业药师张海鸥。
“严格来说,一张仅包含中药名称和药量的用药清单并不能称之为‘处方’。”张海鸥告诉记者,正规、完整的处方由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和处方后记三部分组成。其中,处方前记包含医疗机构信息、临床诊断结果、开具日期,以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处方正文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等;处方后记包括医师、配方人、核对人、发药人的签名和发药日期。
“合规的处方是药房调配中药的前提。”张海鸥强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8月公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网络零售企业应当与电子处方提供单位签订协议,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对已经使用的电子处方进行标记,避免处方重复使用。
所谓处方审核,是指在医师开具处方后,由执业药师对处方中患者的信息和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等进行审核,确保处方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对于中药处方,执业中药师需要核对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方中是否含有‘十八反’‘十九畏’等中药配伍禁忌,是否有超剂量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含有毒性中药等。”张海鸥进一步解释道,在审方过程中,如果药师发现医师所开处方存在疏忽,或出于临床考虑采用了超常规剂量等情况,需要及时与医师核实确认。
“只有在执业中药师审核处方无误后,才能进行划价,并继续后续的调剂等环节。”张海鸥强调,线上与线下药店的唯一区别应是处方的提交方式,其余环节均应一致。
确保合规是前提
“线上抓中药尽管便利,但这一过程中潜藏一定风险,患者应谨慎对待。”北京亚欧中得诊所医师郭禹佟表示,合格的中药处方必须是基于中医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患者当前体质的辨证论治,“若患者使用已不适应当前身体状况的旧方,或者从其他渠道获取未经辨证的经验方,仅为图方便选择线上抓药,加之部分网上药店缺乏审方环节,很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问题。”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明确,通过网络向个人销售处方药的,应当确保处方来源真实、可靠,并实行实名制。北京雍文律师事务所医药大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刘伟告诉记者:“若销售方未核实处方来源的真实性即配售处方药,已涉嫌违规。如出现安全问题,商家和平台须承担相关责任。”
记者在采访中也获悉,部分线上药店、开通线上开方服务的医疗机构已经关注到抓药的规范化问题。国强大药房工作人员表示,其线上药房对每个处方都实行执业中药师两次审方,且发出的药品包装上会标明审方、抓药及复核环节的执业药师姓名。京通“互联网医院”平台中推出“中药抄方”服务的北京多家中医院也在页面中明确提示,抄方服务仅适用于患者自愿申请、病情稳定且需长期服药的情况,并要求患者提供既往的合法处方。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