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安全用药
PDF版下载   
2025年05月06日

合理使用外用药

中国医药报 04版安全用药
2025年05月06日

痤疮外用药先从小面积用起

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轻型痤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治而愈,重型痤疮则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自行用药、不遵医嘱用药、盲目加大药量,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痤疮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临床效果却因人而异,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若一种疗法使用一定时间后效果不佳,可根据医生指导更换另一种疗法。外用药应先做小面积试验,无不良反应后再扩大使用。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便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取得理想的效果。

激素类外用药不可乱用

一般来说,患者在内服激素类药物时会比较警惕,但对于外用激素类药膏所导致的伤害,却鲜有关注。

激素类外用药常见剂型有糊剂、乳剂、油剂和软膏剂等,一般每日使用1~2次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涂药时,涂薄薄一层即可。皮损范围越大,用药浓度应越低,较大范围的严重皮损应避免使用激素制剂。需长时间使用者,最好隔日用药,不仅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可延缓对药物的耐受性。

激素类外用药注意事项

使用激素类外用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若其他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可考虑应用激素类外用药进行治疗,如脂溢性皮炎、遗传性过敏性皮炎等。但对于病程较长、皮损严重或病灶已出现细菌感染者则最好不用或少用,如脓疱疮、毛囊炎、疖痈等。此外,真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以及全身性细菌感染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激素类外用药。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一般可先选用作用强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和氟轻松等,待病情控制后即可改用作用较弱的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而且还会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正确使用激素类外用药。腹股沟、腋窝、耳朵、眼睑以及头面部的皮肤较为敏感,选用药物的激素浓度应降低;有毛发的部位,特别是头部,应避免使用糊剂,否则不易清除。

特殊人群外用药注意事项

有时候家长会给小儿使用局部外用药滴眼、滴鼻、滴耳、敷伤口、涂抹皮肤等,进行局部治疗。当给小儿使用外用药时,需注意避免患儿用手抹入眼中或吃入口内,并注意适应证、用法等问题,不能因为是外用药而粗心大意。

另外,女性经期禁止使用各种阴道栓剂、坐浴药,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局部外用药也应暂停使用,以免引起感染。

孕妇应谨慎使用含激素、刺激性成分的外用药,某些成分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影响胎儿发育。哺乳期女性使用外用药要关注药物是否会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乳汁,确保不影响婴儿健康。

老年人皮肤薄且代谢功能减弱,使用外用药时需注意浓度不宜过高,避免大面积涂抹,防止药物经皮吸收过量引发不良反应。用药后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发红、瘙痒、灼热、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柯俊主编的《中国居民用药安全指导(科普版)》)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