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安全用药
PDF版下载   
2025年05月06日

从预防出生缺陷到治疗恶性贫血——

叶酸并非孕妇专属,这些人群也要补充

中国医药报 04版安全用药
2025年05月06日

□ 张石革

叶酸,又称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代谢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参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细胞分裂与修复,对人体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重新认识叶酸

恶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内因子,使幼稚红细胞在发育中的DNA合成出现障碍,细胞分裂受阻,形成畸形巨幼红细胞。目前,叶酸是治疗恶性贫血的首选药物。

恶性贫血在我国较为少见,发病机制不清晰,可能与人种和遗传因素有关,常由妊娠、哺乳、胃黏膜萎缩、胃吸收不良、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口服叶酸拮抗药所致。

叶酸是骨髓红细胞成熟和分裂所必需的物质。服用叶酸后可迅速改善贫血,尤其适用于营养不良或婴儿期、妊娠期叶酸需要量增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此外,叶酸与维生素B12联合可以纠正神经症状。

1941年,美国科学家米歇尔从菠菜的叶子里提纯了叶酸,并研究清楚它的结构。1946年,科学家成功合成了叶酸,并开始研究它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原来这种不起眼的小分子化合物竟然是人体内DNA复制过程必需的一种辅酶,没有它,DNA复制就不能进行,细胞便无法分裂。可是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却不受影响,于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便越积越多,红细胞体积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但数量却不见增长,这就是贫血的原因。正在发育的胎儿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细胞分裂,需要很多叶酸,孕妇体内的叶酸被大量“征用”,如果不及时补充,容易造成自身恶性贫血。

治疗营养不良以及儿童、妊娠期的恶性贫血,成人一次5~10毫克,儿童一次5毫克,一日3次,直至血常规正常,同时辅以维生素B12肌内注射,一次0.5~1.5毫克;或口服腺苷钴胺(辅酶维生素B12)一次0.5~1.5毫克,一日3次。

另外,叶酸的用途还有很多,包括预防治疗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型高血压、婴儿出生缺陷、抑郁症、痴呆症、认知障碍、脑卒中、叶酸缺乏症等。用于预防婴儿出生缺陷(腭裂、神经管畸形),需女性在受孕前(妊娠前10周)开始服用叶酸,一日0.4毫克,直至妊娠第10周或婴儿出生。用于预防脑卒中、痴呆症、抑郁症可日服叶酸0.4~0.8毫克。

科学合理摄取

正常人每天叶酸的需要量为200~400微克,而体内叶酸的储存量仅够4个月之需。以下情况会引起人体叶酸缺乏:饮食不平衡会导致叶酸摄入不足;妊娠期妇女每日叶酸的需要量为400~600微克,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以及慢性反复溶血、白血病、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叶酸的需要量也会增加;药物中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等成分会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功能,从而影响四氢叶酸的生成,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能增加叶酸的分解,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会抑制叶酸在肠内吸收。

叶酸摄入首先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天然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在果蔬(如菠菜、甘蓝、番茄、花椰菜、胡萝卜、洋葱、豆类、芦笋、龙须菜、小白菜、扁豆、葡萄、橘子、香蕉、梨子、樱桃、石榴)、动物肝脏、鸡肉、鸡蛋、黄豆、核桃、腰果、面包中含量较多,而在蛋糕、点心、饼干中含量极少。天然叶酸极不稳定,易受阳光、加热的影响而发生氧化,长时间烹调可被破坏,故对绿色蔬菜不宜烹煮过烂。

饮食补充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叶酸来补充。服用叶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并服维生素B12 患者服用叶酸后可快速纠正恶性贫血的异常现象,但不能阻止因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神经损害,如脊髓变性;若患者继续大剂量服用叶酸,由于造血功能旺盛而加快消耗维生素B12,会进一步降低血清中维生素B12含量,反而使神经损害进一步发展。所以,服用叶酸宜并服维生素B12,以改善神经症状。

出现过敏反应 大量服用叶酸会出现黄色尿,长期大量服用叶酸可能还会出现厌食、恶心、腹胀等症状。

注意联合用药 维生素C与叶酸同服,可抑制叶酸在胃肠道的吸收,并破坏维生素B12,导致叶酸活性降低,两者应间隔6小时服用。叶酸与苯妥英钠同服,可降低后者的抗癫痫作用。此外,营养不良所致的恶性贫血患者,可能同时缺铁,尤其在应用叶酸治疗使造血功能恢复后更易出现,因此在疗程接近后期宜补充铁剂。

宜补充钾盐 在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恶性贫血时,特别是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时,可能出现血清钾水平降低,在此期间应注意补充钾盐,可口服氯化钾、枸橼酸钾、门冬酸钾镁、谷氨酸钾等,或多饮用鲜橙汁。其中,氯化钾口服吸收效果较好,一次0.5~1克,一日3~4次,可餐后服用或稀释于果汁中服用;对氯化钾过敏者,可改用枸橼酸钾;门冬酸钾镁纠正细胞内缺钾较其他钾盐快,且同时补镁。

孕妇服用叶酸 对于孕妇来说,日剂量小于0.8毫克是安全的,也是必要的,可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