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张帆
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胆囊虽小,却承担着浓缩胆汁、助力消化的关键使命。这个梨形器官每日分泌约800~1000ml胆汁,胆汁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与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很大关系。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胆结石,科学预防,守护胆囊健康。
形成基础是胆汁成分失衡
胆结石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以及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症状。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典型胆绞痛呈刀割样剧痛,持续15~30分钟可自行缓解。另外,长期餐后腹胀伴呃逆可能是胆囊收缩乏力的表现;粪便颜色变浅持续3天以上,提示胆道梗阻。胆结石形成的基础是胆汁成分失衡,胆囊排空障碍、胆道感染和炎症反应都可引起胆结石。常见的胆结石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胆固醇结石 作为胆结石常见的类型,胆固醇结石呈黄色或淡绿色,表面光滑。形成原因是胆汁中胆固醇过于饱和,超出胆汁酸和卵磷脂的溶解能力,导致胆固醇析出并聚集成石。
色素结石 色素结石有黑色和棕色两种,多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细菌感染有关。
混合型结石 混合型结石兼具胆固醇和色素结石的特点,通常提示胆道长期存在问题。
多种因素可致胆结石
胆结石的形成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有关。
年龄与性别因素 胆结石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高,雌激素可使胆汁酸的含量减少,降低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从而导致胆结石。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更大,胆囊的排空能力可能受到抑制,导致胆汁淤积,进一步促进结石形成。
遗传因素 胆结石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胆结石患者,那么家族中其他成员患胆结石的风险也相对较大。
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 长期高脂饮食、饮水不足、频繁节食、进食时间不规律以及久坐不动、快速减重等都是导致胆结石的重要原因。
科学预防重视日常养护
预防胆结石需从多方面入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胆囊健康。
规律进食 胆囊的运动遵循生物节律,早餐的摄入可以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若长期不吃早餐,胆汁在胆囊内滞留超过12小时,胆固醇易析出结晶,诱发胆结石。建议采用“3+2”的饮食模式,即3顿主餐定时定量(早餐7~9点、午餐11~13点、晚餐17~19点),辅以2次低热量加餐。平时工作较忙人群要为自己准备便携早餐,如全麦面包夹水煮蛋,再配上豆浆。睡前3小时应避免进食,给胆囊留出足够的排空时间。
控制脂肪摄入 每日脂肪摄入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30%。同时,我们要警惕加工食品中的“隐形脂肪”,如饼干、蛋糕、面包等。烹饪方式可采用“水油焖炒”(即先加水再放少量油),减少油脂摄入。在外就餐时可以“菜过水”,滤除油脂。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可溶性膳食纤维能与胆汁酸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其排出,迫使肝脏使用血胆固醇合成新胆汁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30克。早餐可增加燕麦片和奇亚籽的摄入,午餐搭配糙米饭和秋葵,晚餐搭配芋头和西蓝花,加餐可选择带皮水果。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腹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膳食纤维摄入。
科学减重 极低热量饮食会加速脂肪分解,释放过多胆固醇,因此不建议过度节食以快速减重。科学减重有助于身体健康,每日晨间空腹快走30分钟可提高脂蛋白酶活性,晚餐后适当进行抗阻力训练可增加肌肉耗能。体重下降期间要注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防止代谢紊乱。
水分管理 胆汁含水量达85%,脱水会增加胆汁黏稠度。摄入充足的水分有益胆囊健康,我们可以在晨起饮用300ml温水,餐前1小时饮用200ml水,睡前2小时饮用200ml水。另外,用蒲公英根泡水喝可刺激胆汁分泌;饮用薄荷茶有助于松弛胆总管周围括约肌,餐后饮用更有助于消化。肾结石患者需控制草酸摄入,谨慎饮用菠菜汁等饮品。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有助于预防胆结石。慢跑、游泳、骑车等,可以促进胆囊排空,减少胆固醇在胆囊内沉积,降低患胆结石的风险。长期坐在办公室人群可每小时进行3分钟的“胆囊激活操”——坐姿躯干旋转配合腹式呼吸。同时,避免饱餐后立即进行增加腹压的动作。胆绞痛发作期间严禁运动。
小贴士
特殊人群的胆囊保健
孕产妇、中老年人、工作繁忙的年轻人等尤其需要重视胆囊健康,积极预防胆结石。
孕产妇 女性在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增加,且黄体酮可使胆囊收缩减弱,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孕妇应多吃新鲜水果,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腐等),保持适度活动。哺乳期应确保摄入充足的水分。产后6个月内是胆结石高发期,建议常规进行肝胆超声检查。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胆囊功能下降。6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同时,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长时间空腹。
工作繁忙的年轻人 现代年轻人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加上久坐、压力大、饮水少等因素,患胆结石的风险大大增加。建议年轻人在工作间隙适当起身活动,多喝水,设置饮水提醒。压力大时,通过腹式呼吸刺激迷走神经,有助于缓解压力,调整情绪,促进身体放松。(张帆)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