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2025年04月12日

政策杠杆撬动全产业链升级

——业界热议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药报 01版要闻
2025年04月12日

□ 本报记者 蒋红瑜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中医药行业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发布。《意见》从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科技创新等八方面提出21项重点内容,在中医药行业引发热烈反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认为,《意见》是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部署的具体体现。

“《意见》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价值。”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刘安研究员表示。

中药企业相关负责人也看到《意见》带来的积极影响。业界普遍认为,《意见》是指导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关怀和重视,期待《意见》能尽快落地,为推动中药全产业链升级增添更多动力。

筑牢根基,用心把好“源头关”

中药材资源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意见》围绕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让专家直呼“亮点颇多”。

刘清泉介绍,《意见》提出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推广应用优质种子种苗等举措,这是中药材种子种苗有关内容首次写入国家政策文件,意义重大。

“中药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武器’。种子种苗质量事关中药活性成分含量、药效及安全性,影响中药临床疗效。《意见》对这件‘关键小事’有所部署,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牢根基。”刘清泉表示,期待相关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明确各方监管责任。

通用技术中国医药所属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振认为,《意见》经过深入调研,从宏观角度进行全盘设计,关注中药现代化、中药标准化、科学监管等问题,特别是编制中药资源保护和发展规划、推动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等举措,切中行业发展痛点。

“当前,一些道地药材资源面临枯竭风险,部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程度仍不高,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须尽快出台具体配套措施,明确《意见》落地的‘抓手’。”樊振表示。

在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黄文秀看来,《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中药材种植、流通等环节的监管,有助于保障中药质量“源头可靠”。他建议中医药高校发挥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学等学科优势,围绕种什么、怎么种等中药材种植领域难点痛点问题,深入开展道地药材种子资源保护、优种繁育技术、种植技术标准制定等研究。

近年来部分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备受关注。《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中药材价格监管机制,提升中药材储备和供应保障能力。

“这些举措有利于保障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和价格平稳,将让行业普遍受益。”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郝明欣喜地说,政策有效落地后,将帮助企业降低因原料价格暴涨暴跌导致的经营风险。

科技引领,激活研发新动能

《意见》强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中药创新研发。业界为此欢呼雀跃。

“又一个引擎政策!春天,中医药!”《意见》发布后,苏州大学教授、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玄振玉在微信朋友圈直抒胸臆,并转发《意见》全文。

《意见》部署加强中药创新研发,强调要“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中药的支持力度”“聚焦重大慢病、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特殊环境疾病等,推出一批临床疗效突出、竞争优势显著的中药创新药”。

在玄振玉看来,企业应紧扣《意见》精神,聚焦重大慢病、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中药研发选题立项上有所作为,提高研发效率;同时,加强中药临床价值评估,让老百姓用上更多更好的中药新药。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丁明和注意到《意见》作出“推进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推进绿色智能制造和关键装备研发应用”等部署。“这将指引企业加大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力度,加快推动中药生产数字化、智能化。”丁明和说。

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荔强认为:“《意见》提出中药智能制造、中药大品种培育和二次开发的发展路径,激励企业加快中药大品种创新改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中药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下转2版)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