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安全用药
PDF版下载   
2024年12月31日

正确区分精神药品和精神药物

中国医药报 04版安全用药
2024年12月31日

□ 衣晓峰 赵倬妍

在林林总总的精神科药品中,大家经常看到精神药品、精神药物的字样,这两者看似是同一个名词、同一种药品,不仅容易让患者混淆,甚至有一部分医务人员也经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事实上,尽管精神药品和精神药物皆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但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弄清下面三个“不同”,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定义不同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药剂科主任陈葆英解释说,精神药品属于药事管理学中的名词,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产生周期性或连续性使用某种药物的欲望,通过强迫性的用药行为,从中获得满足感或避免不适感等具有依赖性的药品,容易给用药者本人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精神药物则属于药理学中的名词,是指治疗精神障碍一类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改善脑功能、稳定心境、兴奋精神的药物,也被称为抗精神病药物。精神药物除了发挥正常的药理功效外,长期服用不会产生精神依赖性。

用途不同

依据人体对精神药品产生的依赖性和精神药品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将其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精神药品有氯胺酮、丁丙诺啡、三唑仑、司可巴比妥等,第二类精神药品有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苯巴比妥、唑吡坦等。精神药品发挥的作用较多,一是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如司可巴比妥、地西泮、氯硝西泮、苯巴比妥等;二是具有精神兴奋作用,如哌醋甲酯等,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小儿遗尿,同时对于治疗儿童多动症也有较好的疗效;三是具有镇痛作用,如羟考酮等。

为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目前临床对处方限量的规定是: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时,每张处方为1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与之对比,第二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允许适当延长,但要求医师注明理由。

相比较而言,精神药物多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心因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精神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影响中枢多巴胺通路的多巴胺功能密切相关,能够有效控制兴奋躁动,改善思维障碍和行为障碍,消除精神障碍患者的敌对态度。

标识不同

精神药品在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印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即在白绿相间的四个小方块内,由“精神药品”四个字形成一个大方块。精神药物则无特殊标识。

对精神药品和精神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医师必须准确掌握精神药品和精神药物的适应证,按规定开具处方,不允许为满足患者不合理的需求而开具超量处方。对于不合规的处方,药师应拒绝调配,严防滥用。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帮助公众正确区分精神药品和精神药物,科学认识精神药品和精神药物滥用的危害。

小贴士

药品居家存放注意事项

正确存放药品对于保护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拿药时仔细核对 患者在医院取药时要仔细核对药品有没有拿错,如果发现多拿、少拿、错拿等情况,要马上跟窗口发药人员核实。

对药品进行整理和分类 药品取回家后要及时分类整理,整理药品的目的一是再次核对药品的品种及数量,二是对药品进行简单的分类。对新取回家的药品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

药品包装做好标注 精神药品应与家中常备药品分开放置,避免误服,同时要在药品包装上做好标注,标注好服药频次和数量。老年患者自行服药容易出现漏服或多服现象,最好由家人照顾其服药。

不能随意丢弃 国家对精神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如果精神药品随意流入社会,容易造成药品滥用甚至违法犯罪。因此,患者将此类药品拿回家后不能随意丢弃,谨防药品遗失。

注意存放条件 无特殊储存要求的情况下,药品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温度在25℃左右为宜。(小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