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医药专刊 产业·企业
PDF版下载   
2024年08月22日

Sun Pharma:印度仿制药出海的集大成者

中国医药报 03版医药专刊 产业·企业
2024年08月22日

三、遭遇瓶颈

得益于美国庞大的市场和简单的运作机制,印度仿制药企业只需要尽量多开发产品、尽量低成本供货,就能很快打开市场,所以早期的印度仿制药巨头的战略都比较简单,大多利用印度国内产业和成本优势扩大产能,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以获得更多ANDA批文。随着印度出海企业的增多,印度仿制药企业的竞争对手除了欧美仿制药企业,还有越来越多的印度同行。近年来,印度在全球原料药市场的龙头地位已经被中国取代,且美国市场出现萎缩,以前简单的发展模式让印度仿制药企业发展步入瓶颈,销售额增速和盈利水平下滑。

印度市场较小,仿制药主要供出口,在印度制药企业2021年420亿美元的总营收中,246亿美元来自出口,大型制药企业的出口比重普遍在70%以上。在美国市场简单的运作机制下,印度仿制药企业很容易就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如今,有能力在美国申请ANDA的印度仿制药企业有50多个,供应了美国市场38.8%的仿制药。然而,这让印度仿制药企业对美国市场产生了高度依赖,印度规模前五的上市仿制药企业的销售额中,40%~60%来自美国市场。近年来,随着美国市场的逐渐萎缩,印度仿制药出口增速开始下滑(详见表),印度仿制药企业不得不开拓新的市场。

2010年后,印度仿制药企业加快对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的布局。但欧洲和日本市场的业务开拓比预想要难,截至2021年,印度仿制药在欧洲仿制药市场的总占有率仅为8.5%,成功打开欧洲市场的印度仿制药企业屈指可数,真正建立起领先优势的只有Intas和Aurobindo,包括Cipla和Lupin在内的印度仿制药巨头都没有打开欧洲市场。进入日本市场更加困难,因为日本政府频繁控制药价,大部分跨国企业都乘兴而至,铩羽而归,其中包括Sun Pharma。

欧洲和日本市场迟迟不能打开,美国市场日益萎缩,印度仿制药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内卷”极其严重。巨大的价格压力之下,虽然销量持续增长,但销售额已出现萎缩,这进一步加剧了印度仿制药企业开拓新市场的诉求。近年来,印度仿制药巨头在我国市场的表现高度活跃,但目前只有Dr.Reddy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印度仿制药企业积极开拓中东市场,Cipla等企业已在中东形成一定影响力。

开拓新市场步履维艰,除了继续“啃硬骨头”外,印度仿制药还积极布局高附加值产品,寻求率先上市的机会等。近年来,印度仿制药巨头已经普遍掌握了缓控释载药技术,缓控释制剂的销售额占比越来越高,这使得缓控释制剂不再是西方仿制药企业的“高门槛”。同时,印度仿制药巨头普遍布局吸入剂,Sun Pharma、Aurobindo等都有吸入剂品种,但建立起领先优势的只有Cipla。另外,对比美国仿制药的平均销售价格不难看出,Sun Pharma和Dr.Reddy在走高附加值产品路线, Aurobindo、Cipla和Intas在走低端产品路线,Sun Pharma单位销量的平均价格分别是Aurobindo、Cipla和Intas的2.5倍、2.9倍和2.9倍。如今,Aurobindo已超越Sun Pharma和Lupin,成为美国市场最具话语权的印度仿制药企业,其在美国仿制药市场的销量排名第二,销售额排名第七。

竞争的加剧使以低成本著称的印度仿制药企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企业提出优化成本、提升效率的口号。同时,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日益提高,人力成本红利逐步下降,加之原料药龙头地位被中国企业抢走,印度仿制药的利润空间不断收窄。虽然印度仿制药企业开始注重提升人员效率,但目前印度医药产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工人素质偏低,短期内很难大幅度提升效率。

近年来,印度仿制药企业开始大力开拓本土市场。一方面,印度经济开始腾飞,国内药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还将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红利期;另一方面,2005年后,印度药品专利制度与国际接轨,国际创新药开始大规模返回印度市场,印度仿制药巨头通过代卖西方创新药赚到大量现金。事实上,本土销售额的快速增长,是印度仿制药巨头近年来销售额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

(摘编自《仿制药企兴衰启示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