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安全用药
PDF版下载   
2024年08月13日

居民用药安全指导

中国医药报 04版安全用药
2024年08月13日

高血压常见用药问题

无症状的高血压不需要降压治疗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或者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些人在发现自己的血压偏高后,因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而忽视了降压治疗。实际上,降压治疗不仅是为了减轻因血压升高带来的不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心、脑、肾等相关器官的功能损害。因此,当血压超过正常水平时,应该根据血压监测情况来决定降压治疗的方式,以及降压药的服用方法和剂量。

那么,是不是一旦出现了血压偏高的情况就要立即服用降压药呢?其实,积极的降压治疗并不是单指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

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热量和低盐饮食、锻炼、限制酒精和咖啡的摄入等。非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轻度高血压患者单独采用非药物治疗也可使血压下降,甚至可以降到理想的血压水平。

总的来说,无论是否出现不适,一旦发现有血压超过正常值就应当进行降压治疗。一方面,早期轻度高血压如果不积极干预,就容易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在服用降压药过程中,患者如果不舒服就用药,没有症状就停药,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危害身体健康。

每个人的降压标准都一样吗

人进入老年期后,血管会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会导致动脉血管壁的弹性下降,血压必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这种血压升高实际上是一种生理性补偿,因此,老年人的血压往往不可能和正常成人一样,控制在理想血压的标准线上。

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一般是130~140/85~90毫米汞柱,而不要求降到正常成人的理想水平(120/80毫米汞柱)。此外,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处于血压高的状态,其机体已经产生了适应性变化,如果血压降得过低或过快,反而会导致其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不足,甚至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或加重老年痴呆。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要有度,不必一味追求正常成人的血压标准。

7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其收缩压不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舒张压反而会逐年下降,此时使用降压药一定要严密观察,防止出现舒张压过低的现象。

80岁以上的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常有自然下降的现象,且多伴有严重心、脑、肾功能减退。这类患者不应轻易使用降压药,尤其要避免通过静脉注射或滴注降压药。另外,对于已有心、脑、肾、下肢严重病损的高血压老人,应酌情将血压控制目标值上调到收缩压为140~160毫米汞柱,以确保不出现低灌注症状。

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降压药

有些患者开始服用一种降压药时,血压控制得很好,但是用了一两年后,血压升高了。这可能受到了病情的变化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降压药的品种和剂量。

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或者不能耐受了,那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换用另一种降压药。例如,有些患者对卡托普利导致的咳嗽反应不能耐受,那就必须换用其他种类的药物了。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柯俊主编的《中国居民用药安全指导(科普版)》)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