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甘露饮相关研究情况作简短介绍,详情请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名方100首研究精要》。 |
甘露饮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频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处方】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
【制法及用法】上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一服分两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
【剂型】煮散。
【同名方剂】甘露饮(《河间伤寒心要》);甘露饮(《世医得效方》卷十一);甘露饮(《普济方》卷二九九引《如宜方》);甘露饮(《医学传灯》卷下)。
历史沿革
1.金·镏洪《河间伤寒心要》,甘露饮
[组成]茯苓、泽泻、甘草、石膏、寒水石各60克,白术、桂枝、猪苓各15克,滑石120克。
[主治]治伤寒汗后,烦渴不止;伏暑大渴。
[用法用量]每服9g,汤调或新汲水调服,姜汤尤妙。
2.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十一,甘露饮
[组成]寒水石、石膏、郁金、甘草、薄荷各等分。
[主治]潮热乍来乍去,心烦面赤,口干如疟状。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食后薄荷汤调下。
3.明·朱橚《普济方》卷二九九引《如宜方》,甘露饮
[组成]枇杷叶、石斛、甘草(炙)、生地黄、黄芩、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主治]口舌生疮,牙宣心热。
[用法用量]上咀。水煎,食后服。
4.清·陈岐《医学传灯》卷下,甘露饮
[组成]天冬、麦冬、生地、熟地、茵陈、枇杷叶、黄芩、苡仁、石斛、甘草、山栀(一方无茵陈、山栀,用枳壳)。
[主治]三消。
现代研究
1.药理作用
相关研究证实,甘露饮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2.临床应用
口腔溃疡 用甘露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43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每日1剂,连续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4%,优于对照组(沙利度胺治疗)74.4%的总有效率。
慢性咽炎 用甘露饮加减治疗39例慢性咽炎。减枇杷叶、枳壳、山茵陈而增加山豆根10克、红花9克、赤芍12克、茯苓10克、山药20克。咽痛较甚者加射干、玉蝴蝶;咽痒者加蝉衣、地龙;咽有异物感加半夏、厚朴;咽干甚者加大麦冬、天冬。每日1剂,早晚分服。1疗程7天,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62%,优于对照组(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治疗)的62.54%(P<0.05)。
此外,医学专家对放射性食管炎、牙宣、口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衰等疾病采用甘露饮加减治疗效果较好。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