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
图为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医学和研发负责人张维。 勃林格殷格翰供图 |
□ 冯玉浩
2022年2月,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医学和研发部下设的中国药学团队更名为中国药物开发部,上海正式成为勃林格殷格翰全球开发部的第四个基地——这家始创于1885年的跨国药企坚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建立起涵盖药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相统一的药物开发部门。这样的决心与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下简称药审改革)密不可分。
“我们的创新基因被药审改革激活了!”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医学和研发负责人张维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药审改革的东风正劲,勃林格殷格翰恰逢其时。据了解,目前勃林格殷格翰全球人用药在研项目100余个,75%具有同类首创潜力,50%具有突破性治疗潜力,覆盖肿瘤类、免疫类、中枢神经类等在内的存在大量未满足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预计到2025年,勃林格殷格翰将有12款新产品(含新适应症)在中国注册上市。
与药审改革同频
政策红利激发企业活力
中国的药审改革始于2015年。作为药审改革的亲历者,张维谈起监管政策的变动及其释放出的利好信息时如数家珍。2017年10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提出进口药品临床试验申请、进口药品上市申请的化学药品新药以及治疗用生物制品创新药,取消应当获得境外制药厂商所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的上市许可的要求。张维表示:“《决定》直指行业痛点,扫除了跨国药企境内境外同步递交新药上市注册申请的障碍。”《决定》出台几个月后,勃林格殷格翰总部正式启动了China IN(China Integration,中国纳入)项目,默认中国加入所有勃林格殷格翰全球注册性临床研究,在中国递交新药注册申请也与美国、欧盟、日本同步。
药审改革持续深化,企业研发力度不断升级。2018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调整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程序的公告》显示,自受理缴费之日起60日内,未收到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否定或质疑意见的,申请人可以按照提交的方案开展临床试验。“此举让临床试验申请周期从超过一年缩短到60个工作日,使中国患者在药物研发早期加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成为可能。”张维表示,为了给中国患者提供更早参加最前沿在研药物临床试验的机会,2019年12月,勃林格殷格翰将China IN项目升级为China Key(中国关键)项目,将中国全面纳入其全球早期临床开发项目,这在跨国企业中是首家,打破了过去“欧美为先”的跨国药企新药研发的固有模式。不仅加快了公司在研管线中创新产品的注册,也给更多中国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2020年发布的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设立了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附条件批准程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和特别审批程序四个加快上市注册通道,对勃林格殷格翰创新药物在中国注册上市意义非凡。张维直言:“用好政策红利,大步走在前沿,成为公司上下一致的心声。”
加速创新管线落地
力争中国研发与世界同步
“作为一家拥有137年历史的家族制药企业,坚持长远发展是勃林格殷格翰的必然选择。在中国持续加强创新研发投入,正是这种坚持的最好体现。”张维介绍,勃林格殷格翰始终恪守“创新展现价值(Value Through Innovation)”的企业价值观,伴随药审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在药物研发速度、深度方面取得不少成绩。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在华跨国制药企业新药或新适应症中美注册申请平均递交时间差为6个月左右,而勃林格殷格翰早在2019年就已经将该时间差缩短至2.5个月。据张维介绍,药审改革的深化让勃林格殷格翰进一步缩小中美同步递交注册申请时间差成为可能。以恩格列净片(商品名:欧唐静)为例,2020年10月,勃林格殷格翰向药审中心提交了恩格列净片用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治疗的注册申请,距该药在美国递交新药申请仅相差4个工作日,一举刷新了该企业中美药品递交上市申请最短时间差的纪录。此后,在药审改革助力下,勃林格殷格翰始终保持高效,2021年9月,公司在中国分别提交了恩格列净片针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新适应症和针对成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同类首创新药司柏索利单抗注射液的注册申请,两款药物递交申请的中美时间差分别仅为12个工作日和14个工作日。
中国也成为勃林格殷格翰开展更早期临床试验的国家之一。2020年11月,勃林格殷格翰和上海东方医院合作开展SOS1::KRAS抑制剂全球首个针对结直肠癌的Ⅰ期临床研究,并成功入组首批患者,该合作是勃林格殷格翰中国首次参与全球创新化合物的Ⅰ期临床试验,也是首个由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牵头的全球Ⅰ期研究项目。此外,勃林格殷格翰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开展TRAILR2/ CDH17+chemo (GI) BI 1412.3针对晚期胃肠道癌症的首次临床试验,得到了药审中心的迅速回应,2022年1月,项目成功入组全球首例晚期胃肠道癌症患者。
得益于勃林格殷格翰在中国药物创新大潮中的长期投入,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已经建立起一个拥有数百人的医学和研发部门,和全球研发同事一道共同承担起公司的100多项在研项目。
构建创新生态圈
为患者带来更优治疗方案
“独木不成林。我们也希望国内药物创新越做越强,我们也愿意开展多层次合作,分享相关经验,为构建药物创新生态圈、解决患者临床需求贡献一份力量。”张维表示,通过和临床试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支持和培养优秀的初创公司,与医药产业的不同参与方积极沟通交流,勃林格殷格翰持续推动国内创新药物生态圈的建设。
据张维介绍,近年来,勃林格殷格翰与优秀的临床试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在等待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的同时,同步进行伦理审查,大幅压缩了临床试验耗时,有助于加速药物研发。
为了进一步推进早期临床研究在中国落地,勃林格殷格翰临床运营团队启动了HOPE项目。该项目依照各治疗领域管线和相应国内顶级医院、临床试验机构签署临床研究战略协议,以缩短合同拟定所耗费的时间,高效推进了双方的合作。截至2022年3月,勃林格殷格翰已与18家国内医院达成该项合作。 “我们大部分临床试验从递交临床试验申请到第一家临床试验中心启动研究,用时通常在5个半月以内。” 张维表示。
自2020年起,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还率先主办了国内首个针对创新企业和个人的生物医药类创新竞赛,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个人参与。公司为优胜的团队或个人提供研发基金、独立实验室甚至商业化支持等,加速推动国内创新概念、创新产品的落地上市。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还在北京大学设置勃林格殷格翰研究员奖及博士后基金奖,在表彰优秀研究者的同时,安排公司科学家作为获奖者的产业界导师,为课题提供资源和科学指导,支持国内本土科研创新。
此外,勃林格殷格翰也通过RDPAC积极回应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各项征求意见,借助学术会议将自身的经验分享给同行,希望自身的经验能够给行业带来启发,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创新研发效率,推动国内药物创新发展。
张维表示,中国患者人数众多,未被满足的临床诊疗需求广阔,作为勃林格殷格翰四大焦点国家之一,公司仍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践行“创新展现价值”的企业价值观,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更优的创新疗法,为“健康中国2030”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