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
|
![]() |
|
![]() |
|
![]() |
|
一、化学原料药制造
化学原料药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0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全球原料药制造业转移的契机,凭借生产规模、人力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原料药,维生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等大宗原料药、中间体产能迅速扩大,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成为原料药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以规模产能、价格取胜,靠出口低附加值商品赚取外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从“十一五”开始,我国不断提高环保标准,保护劳动者权益,推动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改变增长方式,对原料药行业发展影响深远。原料药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即“两高一资”)行业,“十三五”以来,国家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环保标准,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转型、限产、减产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出路。2017年后,全国原料药产量锐减。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原料药行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波动明显,利润总额、出口额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量增速。2018年、2019年原料药主营业务收入、产量呈现双下降,但2019年、2020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回升,呈现量价倒挂,盈利能力增强。从出口情况来看,原料药限产、减产后出口额不降反升,出口单价上涨,产品附加值提高,说明全球制药产业链对我国原料药有较强的依附性,结构调整见效。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备受关注,各国加紧完善产业链,以减少对外依赖。从发展角度看,面对新的全球经济环境,我国原料药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亟待寻找在全球制药产业链中的新定位。
“十三五”期间,原料药行业最引人注目的监管政策是2017年11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关于调整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审评审批事项的公告》,拉开了原料药监管改革的序幕。
2019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和监管工作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原料药、药用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实施备案制,与药品制剂实施关联审评审批。政策实施后,给原料药行业带来变化如下:一是原料药与制剂生产捆绑,质量体系统一,形成更紧密的上下游关系,制剂企业在选择原料药供应商时标准更为严格,加速原料药企业优胜劣汰;二是原料药实施登记备案制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原料药短缺和垄断现象发生;三是上下游产业链加速整合,提高了市场集中度。
实施关联审评审批以后,原料药和制剂企业都希望寻求长期合作伙伴,合作从松散型转向紧密型,不仅出现了资本合作方式,收购、重组也加速进行,企业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有利于形成全产业链大集团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2015年至2020年,规模以上化学制剂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平均增速达到12.78%,利润总额同比平均增速14.68%,均高于产业总体平均水平。同时,化学制剂企业在全产业中的利润总额占比、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保持稳定上升,2019年两项指标均达到了30%以上,反映出化学制剂在医药产业运行中的关键地位不断上升。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下降。
“十三五”期间,化学制剂行业生产经营受政策影响较大。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重塑了医药市场格局,化学制剂行业在政策变化中受影响最大。
药品销售方面,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占比约80%。“十三五”期间,随着医疗保障持续扩大,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呈上升趋势,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87.2亿人次,比2015年增长了10.3亿人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总诊疗人次明显下降,为77.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持续增长,带动了基层医药市场扩容,药品销售渠道下沉,但二级以上医院仍然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零售药店一直是药品销售的渠道之一,销售占比不断提高。商务部发布的《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对零售药店以及零售药店对居民的销售额为5228 亿元,占终端销售额的30.6%,同比上升2.1 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迅猛发展,网上药店成为药品销售新途径。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网售药品数量激增。2020年,药品在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交易额达708亿元,其中移动端B2C端销售额为67亿元。在购买类别中,西药类排名第一。随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建立,多地试点医院、药店“双通道”联动采购,医保药店药品品类与医疗机构趋同范围扩大,促进医院处方外流,未来药店销售药品占比还将持续上升。
化学制剂出口情况是医药企业国际化程度的直观反映。2016-2019年,化学制剂出口额呈上升势头。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国家药监局大力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增强,我国在抗肿瘤药全球研发领域的布局、参与度越来越高,近两年上市的抗肿瘤药不仅满足国内患者急需也实现了出口突破。2019年,我国医药商品出口新增抗肿瘤药出口编码,出口金额达到1.56亿美元。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