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化妆品专刊
PDF版下载   
2021年02月09日

“械字号牙膏”误导消费者并非个案

“杀幽牙膏”虚假宣传曾被央视曝光

中国医药报 05版化妆品专刊
2021年02月09日

“械字号牙膏”虚假宣传并非个案。此前,市场上出现多款号称可以有效抑制甚至杀灭幽门螺杆菌的牙膏,声称可以帮助消除口臭、预防胃癌。在微信中,充斥着相关的营销文章。

2020年11月12日,央视新闻播出相关节目进行辟谣,专家表示,“杀幽牙膏”对于幽门螺杆菌根本起不到治疗作用。这类牙膏涉嫌虚假宣传问题引发关注。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系统显示,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1月29日,监测到关于“杀幽”“械字号”牙膏等相关信息共45272条,其中微信20404条、新闻网站11820条、移动客户端6632条、微博5196条、论坛967条、平面媒体251条、博客2条。舆情关键走势及关键节点如下。

关键节点一:央视曝光牙膏不能杀灭幽门螺杆菌,引发网民热议

2020年11月12日,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播出辟谣节目——一问到底 “杀幽牙膏”真能杀灭幽门螺杆菌吗?称有不少商家宣传有可以帮人远离胃癌的牙膏,通过刷牙就可以预防胃癌。这类牙膏和普通牙膏的最大区别在于号称加入了乳铁蛋白,可以有效抑制甚至杀灭胃癌的头号“元凶”幽门螺杆菌,因此这种牙膏也叫作“杀幽牙膏”。这款牙膏价格比普通牙膏贵出一大截,自从上市起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追捧。专家称,口腔中从来没有培养出幽门螺杆菌。“杀幽牙膏”宣传可以预防、抵抗幽门螺杆菌,真正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可能会误以为真,耽误了病情的治疗,从而影响到生命安全。2020年11月13日,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播出《“杀幽牙膏”真能杀灭幽门螺杆菌吗?》,再次强调“杀幽牙膏”无奇效,改善卫生习惯是根本。《每日经济新闻》、深圳新闻网等媒体转载相关信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照谣镜”等辟谣科普类的账号也发布相关视频进行辟谣。

在微博平台,@央视财经发起的话题#杀幽牙膏真的有用吗#总阅读量超7647.6万人次,冲上当日热搜。@广州日报、@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等发布相关信息引发网民热议。网民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认为“杀幽牙膏”是交智商税。如@知妍是小仙女:在淘宝看到那个牙膏有点心动,价格太贵劝退了,现在看来还好没买,完全是智商税。二是认为商家虚假宣传。如@湘江北燕:虚假宣传坑消费者骗钱,误导消费者耽误治疗,这不是典型的谋财害命吗。这么轻松就能治好感染的话,早就大规模推广了。三是表示家里长辈很相信这类牙膏功效。如@牙医Lina:当然知道没有用,可是架不住家里长辈要买呀,跟他们解释了这个对抑制幽门螺杆菌没有用,可是人家就是觉得有用。

关键节点二:媒体关注牙膏监督管理新规,舆情冲至高峰

2020年11月13日,国家药监局就《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要求牙膏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除基础清洁类型外,其他功效牙膏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功效评价;已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可以宣称牙膏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多家媒体持续关注牙膏监管新规,相关信息量升至监测期最高峰。如央广网发布《国家药监局拟规定:牙膏进行功效评价后方可宣称防龋等功效》,微信公众号“中国消费者报”发布《又一个“紧箍咒”!专治“万能”牙膏》等。

舆论除关注辟谣、科普相关信息外,还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为商家及售卖平台需要担责。《永康日报》刊登《别让“抗幽牙膏”收了“智商税” 市场监管局提醒:坚持理性、科学消费 避免盲从盲信》,称相关网络平台需负起责任,谨防不法商家打法律擦边球,电商平台也必须加强对宣传合法性的审核,更有必要对违规商家拿出可行性惩罚措施。

二是呼吁监管部门对虚假宣传严格监管和打击。如《中国青年报》刊登《“杀幽牙膏”向消费者立了一道假靶子》称,产品监管首先要从相关学科的研究结果和证据出发,有一分研究结果说一分话。另一方面,市场监管对于不实产品宣传要进行严格监管和打击。“杀幽牙膏”产品宣称能杀死幽门螺杆菌构成虚假宣传。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

三是认为消费者科学素养不足,应做好科普宣传。如《北京青年报》发布《切莫盲目相信“抗幽牙膏”》称,“抗幽牙膏”之所以有市场,与人们相关知识的欠缺不无关系,相关部门既要做好相关消费警示,又有必要做好科普宣传。

关键节点三:“杀幽牙膏”仍在网购平台销售,再次引发关注

今年1月15日,中国经济网发布《别被“抗幽”牙膏忽悠》称,“杀幽牙膏”夸大产品效果,是虚假宣传。防止类似行为,需综合施策,多方发力。一是要形成联动机制,加大监管力度。二是相关审核部门应对商家资质、商品证书等严审核、严把关。三是处罚要从严。

1月28日,界面号“化妆品财经在线CBO ”发布《别了,“械字号”化妆品》称,近日,多省展开对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的清理规范工作,挂着械字号“羊头”卖着化妆品的企业成为重点整治对象。有多名业内人士直言,此次雷霆之举意味着所有打着“械字号”名义的化妆品统统被要求注销,没有缓冲期。企鹅号“美妆头条”发布《全国清查,“械字号”大整顿!》称,“械字号面膜”在去年年初被国家药监局点名,当前市面上还是存在着许多与“械字号”相关的护肤产品。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各地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将逐渐规范,对“械字号”产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也将加大。

舆情点评

“杀幽牙膏”被曝虚假宣传已非首次,早在2019年,就有媒体辟谣牙膏不能“杀幽”,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在2020年5月和8月,也有相关辟谣信息发布,但并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央视发布辟谣信息后,引发了对于“杀幽牙膏”涉嫌虚假宣传的探讨。从网民反馈来看,不少人表示购买了这类牙膏,交了“智商税”。该话题在微博上形成一定的热度,但整体关注度仍然偏低,仍需要后续不断地滚动式、多渠道地进行正确的科普宣传。

事实上,不光是杀菌,关于牙膏功效的争议一直存在。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管理,牙膏备案人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方可宣称牙膏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随着各项监管制度的落实,对于牙膏行业各种“打擦边球”的商家将形成有力震慑。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供稿)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