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综合新闻
PDF版下载   
2019年12月13日

那位追求100分的上海姑娘走了(下)

中国医药报 02版综合新闻
2019年12月13日

(上接1版)

有一次,同事向薛萍请教调释制剂、缓释制剂、肠溶制剂、迟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的差别,她说:“去查看USP(美国药典)通则1151。”担心同事查不到,不一会儿,她又送来一张即时贴,标注着通则1151的全称。

“在这里,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很有挑战性,也很有成就感。一旦新药审评审批通过,将给多少人、多少家庭带来希望,这份工作真是功德无量啊。”尽管薛萍的身份还是参审员,还在“学徒”期,不能独立完成主审工作,但这份工作足以让她自豪。

源于对药审工作的热爱,薛萍的审评报告比别人的都厚。人家写30页,她能写40页;人家写40页,她能写60页。密密麻麻的批注,写满了报告。每一个关键点,她都要引经据典地写上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让读报告的人能迅速领会她的思路。每每审核薛萍撰写的审评报告,主审员都会感觉更踏实一些,她的报告修改处是组里最少的。

来药审中心工作之前,薛萍就是一个把加班当加餐的人。“一年365天,360天我都是在工作”,企业“小伙伴”对薛萍这句话很熟悉。到了药审中心之后,撰写审评报告更是几乎占满了薛萍的所有时间,即使睡觉前也想着怎么能把报告写得更好。仅今年9月份,薛萍就加班79个小时。本来每两周回一次上海,看望奶奶和父亲,可好几次她都把买好的车票退了,“手头活儿太多,没有时间回去”。

大脑太累需要休息,薛萍就利用吃饭时间,从11层办公区走到2层职工食堂,和同事在楼梯间爬上爬下,权当放松大脑和锻炼身体。

温情大爱

有些狼狈的北漂生活,薛萍不想让年迈的奶奶、父亲知道。在职工食堂就餐时,她都会拍一张饭菜的照片发给家人,每一顿都不落下。有时和同事聊天忘记了,吃完了才想起来,她就拍个空碗。言外之意是告诉千里之外的奶奶和父亲,“单位很好,自己很好”。父亲也很快理解了薛萍的追求,说自己有着近40年的党龄,知道孰轻孰重、小家大国,鼓励她安心工作,奶奶有他照料。

奶奶枕头下的那个白玉挂件,是薛萍特意买的。有一次,奶奶不小心把挂件摔到地上,薛萍担心奶奶内疚,还反复安慰奶奶。每次薛萍从北京回去,90多岁的奶奶都欢喜得不得了。弟弟的汽车发生剐蹭,远在北京的薛萍与4S店交涉;就连弟弟健身,她也从医药人士的专业角度建议他选择哪些项目……祖孙牵挂、姐弟情深。

作为家中长女,薛萍把自己分身为二,一个在家做顶梁柱,另一个在外挑大梁。

2010年,还在企业工作的薛萍头戴小白花走进办公室,同事们这才知道,薛萍自小就一起生活的爷爷因癌症去世了。此前正是公司一个3.1类新药研究的关键时期,薛萍常常加班,根本没有和同事提及此事。晚上加班结束,她才悄悄赶去医院看望爷爷。一个研究药物的人,眼见亲人就要离开,却无能为力,内心该是多么痛苦。她把这些痛苦隐瞒下来,需要怎样强大的自制力、责任感。

为了帮助爷爷延长生命,工资不高的薛萍更是对国内药品研发力量薄弱有着切肤之痛。

孝顺又要强的薛萍不仅扛起这些困难,还常常为他人着想。

在药审中心,许多同事都说,薛萍是一个帮助他人而不留姓名的人,总怕给别人增加思想负担。一位同事在微信转发朋友筹集治病费用的消息,薛萍没有留言,却暗暗捐了300元。

这就是薛萍,该出手时就出手,可“吝啬”时比谁都“吝啬”。平日里,办公室的垃圾桶用塑料袋套起来,每天下午倒垃圾时都把塑料袋一起丢掉。薛萍“没事找事”——一旦有的垃圾桶里垃圾较少,她就把较少的垃圾倒在另一个垃圾桶里,这样只需丢掉一个塑料袋。

“吝啬”的薛萍今年“十一”之后出差,在宾馆的被子上放了一张字条:“被子不用换,谢谢!”谁知道,这是有着环保意识、家国情怀的薛萍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张字条。

不忍告别

心细如丝的薛萍,节俭朴素的薛萍,善解人意的薛萍,怎么可能说走就走了呢?她只有39岁呀!10月18日,噩耗传来,出差中的薛萍突发心源性猝死,抢救无效去世。

同事们一下子惊呆了!那个干练的薛老师、那个爱笑的萍姐姐,怎么可能一去不复返呢?办公室里,还弥漫着她送给同事们的上海小点心的香气;早餐桌上,还萦绕着她劝说同事早上喝杯温开水的叮咛;案头上,还有多少新药报告等着她审评;窗台外,还摆放着她亲手种植的多肉植物……外表看似风风火火的薛萍,内心住着一个小女孩的薛萍,因为加班没有来得及回家的薛萍,90多岁奶奶和近70岁父亲在等着你学成归来,你怎么能撒手而去呢?

长歌当哭,最痛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从上海飞来的老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追问:“出事的时候,她痛苦吗?她说难受了吗?”因为加班“十一”没有来得及回家取的那件心爱的羽绒服,老父亲特意带来了,“薛萍,你怎么穿不上了呀?”

从上海带来的那只行李箱还在,却再也不能陪伴薛萍回家了。老父亲喃喃自语:“孩子,爸爸一定带你回家。”

回家前,老父亲到薛萍在通州的住所收拾遗物。一路上,报纸盖住了他的脸颊,作为坚强的父亲,他不想让人看见泪水。在药审中心与大家告别的时候,看似平静的老父亲掏出了一个牛皮信封,里面装的钱有零有整:“薛萍的党费交到哪天了?我把薛萍的党费补交齐全。”

在场所有的人蒙了,禁不住泪流满面!老父亲刚刚拒收他们的捐款,也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却掏出这个沉甸甸的信封。信封里,岂止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后一次党费,更是事事追求100分的薛萍之所以这样优秀的最好诠释。

39年,如夏花般绚烂的年纪,这个上海姑娘用一腔热血和严格律己、兢兢业业的忘我精神,诠释了基层共产党员、药品审评员的初心和使命。

致敬,向年轻共产党员薛萍同志!

致敬,向老共产党员薛惠国同志!

致敬,向所有为人民健康付出心血的药品审评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