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安全用药
PDF版下载   
2025年03月25日

清热燥湿说黄芩

中国医药报 04版安全用药
2025年03月25日

□ 黄涛

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其实,关于黄芩的性味归经及功效等有多种说法。《神农本草经》说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后世各本草中分别有其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的记载。

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用的是肥厚的肉质根茎。黄芩的根茎为直根系,主根在前三年生长正常,长度、粗度、鲜重和干重均逐年增加,黄芩苷含量较高。如果这时候采收炮制,所得到的黄芩即为子芩或条芩,以根条质坚、色棕黄、光滑者为上品,功效主要是清大肠火,治疗大肠有热的痢疾泄泻,以及湿热引起的黄疸、痈肿、疮毒等。第四年以后,黄芩根的生长速度开始变慢,部分主根开始出现中心性腐烂,即枯心,以后逐年加重。八年生的家种黄芩几乎所有主根及较粗的侧根全部枯心,而且其中黄芩苷的含量也大幅度降低。这时候采收的黄芩称为枯芩,因为切片时中心是空的。在古籍中,这阶段的黄芩也被称为“腐肠”“空肠”,最有意思的是,有时也被称为“妒妇”。因为古人认为妒妇的心肠跟黄芩的根一样,是黑的,而且还是腐烂的。这时期采收的黄芩清肺热的药力较足,古人认为其可清热而不伤肾。

《药鉴》认为黄芩:见柴胡则寒,为少阳之妙剂。君白术则和,乃安胎之圣药。若以猪胆炒之,又能泻肝胆之火也。如以麦冬汁浸之,又能润肺家之燥也。酒炒则清头目,盐制则利肾邪。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黄芩与柴胡相配伍,则可以起到清解少阳的作用;与白术相配伍,则可以安胎,治胎动不安;如果用猪胆汁炒过,则可以入肝胆经,清肝胆之火;如果用麦冬汁浸泡过,则可以滋润肺金;如果用酒炒过,则可以清利头目;如果用盐炮制,则可以祛除肾中邪气。

张仲景使用黄芩,除了柴胡汤类与柴胡同用以和解少阳外,还用于泻心汤类,以调和阴阳。比如,半夏泻心汤治呕而发热,心中痞满;生姜泻心汤治干呕食臭,心下痞硬;甘草泻心汤治水谷不化,心下痞硬;附子泻心汤治恶寒汗出,心下痞硬;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伤寒论》中还有黄芩汤,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主治太阳、少阳二经合病下利,其中黄芩、芍药清泻相火。

另外,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早期本草文献中,并没有提到黄芩具有安胎的作用,但在明代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中记载黄芩: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现代研究也证实黄芩等药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个人理解,相较于其他药物来说,黄芩的药性应该比较和缓,所以才有止血安胎的作用。但是,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其原因可能是肾虚、血虚、血热、血瘀等。只有孕妇素体阳盛,或孕后过食辛辣之类助热生火食物,过服温热暖宫药物,或外感热邪,或七情内伤郁而化热,或因阴虚而内热,热伤冲任,冲任失固,血为热迫而妄行不能养胎,反离经下走发为胎漏,热扰胎元引发的胎动不安,才最宜用黄芩。

黄芩不仅根茎能入药,叶茎也可用来制成茶品。黄芩的叶茎经过蒸制等工序而制成的黄芩茶,茶色金黄明亮,茶味酣甘郁香,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黄芩苷、汉黄芩苷等成分,也具有清热解毒、降脂、降压、利尿、镇静、利胆、保肝等功效。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