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
|
□ 石天放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下同),2024年,我国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993.7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079.64亿美元,同比增长5.9%;进口额914.1亿美元,同比下降2%。贸易顺差达165.53亿美元。
作为对稳定医药产品外贸基本盘起着不可或缺作用的品类,西药制剂和生化药品的出口在2024年均实现正增长:西药制剂出口恢复增长;生化药品出口小幅增长,基本与2023年同期持平。西药制剂和生化药品成为我国医药外贸新生力军。
西药制剂外贸态势向好
出口全年以量驱动,回暖明显
2024年,我国西药制剂出口至18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69.47亿美元,同比增长10.04%,占西药类产品出口额的12.88%,占医药产品出口总额的6.43%。2024年,我国医药产品出口额实现增长,西药制剂对医药产品出口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54%。量价方面,西药制剂全年出口量增长16.87%,单价下跌趋势较上半年略有扩大,同比下跌5.84%。
2024年,西药制剂有8个月实现了出口额同比增长,其中有7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4个出口额同比下降的月份中,除9月份外,降幅均在6个百分点以内。
从贸易方式看,2024年西药制剂出口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占比53.85%,同比增长12.47%。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贸易方式占比为11.32%,较上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进料与来料加工贸易占比增至34.37%,特别是进料加工贸易,同比增长44.67%,说明委托加工仍为我国制剂出口贸易的重要方式。
进口先抑后扬,走势趋于稳定
2024年,我国自6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西药制剂,进口额228.29亿美元,同比下降6.99%,占全年西药类产品进口额的43.49%,占医药产品整体进口额的24.97%。量价方面,西药制剂进口单价同比增长2.42%,进口额下降主要由于全年进口量下降9.19%所致。
从月度进口数据看,2024年一季度,西药制剂进口额低于预期,2月份进口额同比降幅达36.31%,3月份进口额环比回暖。二季度,4月份西药制剂进口额同比逆跌回升,5月份、6月份环比基本持平,但仍延续了同比下降的走势。直至9月份,西药制剂进口出现了明显的触底反弹,进入四季度后,西药制剂进口额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四季度整体进口额同比增幅达13.16%,且进口量和进口单价分别增长了6.53%和6.22%,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扭转了全年进口下降的趋势。
生化药品进出口增速趋稳
出口呈量增价跌态势
2024年,我国生化药品出口至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40.17亿美元,同比增长4.58%,占全年西药类产品出口额的7.44%,占医药产品整体出口额的3.72%。量价方面,生化药品出口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24.94%,单价则下跌16.3%。
从月度出口数据来看,除出口额2月份同比降幅较大、1月份和11月份同比微降约1个百分点外,自3月以来基本呈恢复性同比增长的趋势;4月份、6月份和8月份同比增速均超过10%,而12月份单月同比增长幅度更是超过25%。
与西药制剂出口略有不同,生化药品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占比高达94.03%,比重较2023年同期增长2个百分点,相较保税监管物流、加工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占绝对主导地位。
进口增速整体放缓
2024年,我国自8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生化药品,进口额为188.52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占全年西药产品进口额的35.91%,占医药产品进口总额的20.62%。量价方面,2024年生化药进口量增长7.53%,但单价下降了3.91%。
从2024年全年来看,生化药品进口额一季度同比波动较大,全年呈月度环比震荡下降的态势。1月份进口“量价齐升”,驱动进口额同比增长73.14%;6月份进口额同比增速达到53.01%的次高点;进入下半年后同比增速整体放缓并趋于稳定。
2025年外贸承压但仍有可为
2025年,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且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偏弱,我国医药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
在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美国,尽管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中我国对美国医药贸易未受到明显冲击,但在当前美国宣布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已成既定事实的背景下,医药贸易恐难独善其身。尤其是西药制剂,多年来美国一直是我国出口最大规模的单一市场,加征关税对恒瑞医药、华海药业、齐鲁制药、人福医药、石药集团等国际化制剂企业而言是一大挑战。尽管我国创新药企业多以License-out或在当地布局委托生产的模式出海美国,暂时不受加征关税的影响,但此后美国对我国是否会有更进一步、更大范围的贸易壁垒措施未可知,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及产业国际合作或将面临不小压力。
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企业可通过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产品和品牌竞争力、拓展新兴市场寻找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重视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化战略布局,争取更多“闪转腾挪”的国际化发展空间。
尽管外部形势复杂,但我国医药外贸仍展现出充分的韧性和竞争力。从2024年医药外贸情况看,出口方面,人用疫苗出口额恢复增长、出口单价较新冠疫情前大幅上升,西药制剂对医药产品的出口额增长贡献率突破10%等,无一不是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向价值链高端攀跃的表现。进口方面,免疫制品需求庞大,进口稳步增长;西药制剂进口经历了大半年的震荡,再次回到相对稳定的增长区间。人用疫苗进口出现下降,结合2024年批签发量数据来看,国产疫苗的进口替代效应开始显现,国产疫苗的国际化空间将更有可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也在释放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政策红利。2024年11月,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外贸稳增长、优结构、添动能;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医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支持药品、医疗器械出口贸易;2025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以更多务实举措稳存量、促增量、提质量,更好地吸引利用外资;2025年2月,国家药监局对《出口药品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未来发布实施后,将进一步赋能医药产业国际化。相信在相关政策的协同发力下,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之路将在内外资融合发展中更加宽广。
(作者单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