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本报天津讯 (记者郭婷) 近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产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覆盖人工耳蜗类和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23家企业中选。其中,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
此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包括植入体和言语处理器)需求量共1.1万套。参与集采的5家企业全部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3家外资企业,以及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2家内资企业。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包括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和静脉支架,需求量共25.8万个,18家企业中选。中选企业既包括美国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顿科学和德国百多力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包括上海美创医疗、归创通桥等国内企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集采外资企业参与积极性高,报价十分有诚意,所有4个组别(人工耳蜗及3个外周血管支架组)均由头部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
据了解,在人工耳蜗领域,国产品牌起步较晚,市场占有率较低,进口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有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的进口人工耳蜗定价一般在20万~30万元,此次集采中选的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降至5万元左右,将使更多患者负担得起。
“此次集采结果整体超预期,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报价在预期之内。”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表示,一方面,这是因为外资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人工耳蜗的渗透率较低,有较大市场增长空间,外资企业集采中选不仅能保住现有市场份额,还有望带来增量。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