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医药专刊·中医药
PDF版下载   
2024年12月19日

经典名方100首研究概要

中国医药报 04版医药专刊·中医药
2024年12月19日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化肝煎相关研究情况作简短介绍,详情请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名方100首研究精要》。

【之六十二】

化肝煎

【出处】《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

【处方】青皮、陈皮各二钱,芍药二钱,丹皮、栀子(炒)、泽泻各一钱半,土贝母二三钱。

【制法及用法】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剂型】汤剂。

现代研究

临床应用

瘀血型慢性活动性肝炎 采用化肝煎治疗瘀血型慢性活动性肝炎43例患者。处方:鳖甲、穿山甲各2g,大黄6g,桃仁、川芍、当归、三棱、莪术各10g,丹参15g,赤芍30g。随症加减:纳差加焦三仙、佩兰;腹胀加砂仁、木香;恶心加半夏、竹茹;肝区痛加延胡索、青皮;便溏加苍术、白扁豆;有出血倾向加三七、大小蓟;浮肿加猪苓、车前子;腹水加牵牛子、炒大麦;麝香草酚浊度高加金银花、菊花;总蛋白降低加生黄芪、何首乌;HBsAg阳性加白花蛇舌草、首乌藤。鳖甲、穿山甲制后研细末每次服2g,因该二味药有腥臭味,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故以蜂蜜调服为佳,余药煎汤送下,1日2次,2个月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93.1%。

慢性胆囊炎 40例患者服用化肝煎加减治疗。处方:栀子9g,赤芍30g,青皮12g,牡丹皮12g,陈皮12g,浙贝母15g,海螵蛸18g,金钱草30g,枳壳10g。加减:肝胆湿热者加鸡骨草30g;气滞者加川楝子12g;阴虚者加麦冬15g,枸杞子15g;血瘀者加郁金18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分2次温服,12天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5%。

特发性水肿 58例患者以化肝煎为基本方,辨证加味治疗,药物组成:牡丹皮9g,栀子9g,白芍12g,青皮3g,陈皮3g,泽泻15g,贝母6g。血虚合当归芍药散,血瘀合血府逐瘀汤,肝郁甚者加柴胡、郁金、香附,水肿重者加白术、茯苓、车前子,阴虚有热合猪苓汤,湿热下注合四妙散。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58例患者中痊愈38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

聚星障 化肝煎治聚星1例。处方:青皮、陈皮、泽泻、栀子、牡丹皮各15g,茵陈30g,白芍20g,厚朴、大黄、木贼、柴胡各10g,夏枯草18g,5剂后羞明流泪、口苦、恶呕大减,便通,黑睛翳障面积减小,但两胁刺痛,此血癖之征,依上方减厚朴、大黄,加赤芍15g、丹参15g、郁金10g,继服12剂,诸证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灼口综合征 化肝煎治灼口综合征1例。处方:连翘9g,薄荷9g(后下),甘草6g,栀子9g,桔梗9g,赤小豆30g,枳壳9g,枇杷叶6g,桑白皮9g,地骨皮15g,茵陈30g,黄芩6g,牡丹皮9g,浙贝母9g,白芍9g,青皮9g,泽泻9g,陈皮9g。水煎服,连续用14剂,嘱清淡饮食,调畅情志。服7剂后舌尖及两边辛辣感消失,纳可寐安,二便调。1月后随访,舌痛未再复发。

此外,医学专家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消化性溃疡、胃炎、乳腺增生、胃脘痛等疾病采用化肝煎治疗效果较好。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