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孙建
2020年以来,医药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产生较大波动,A股医药生物各子板块因供需情况的快速变化而更加分化。2024年1月1日—10月31日,疫苗、其他生物制品、医疗耗材、线下药店与医院板块股价调整较多,分别下跌35.3%、34.5%、31.6%、27.8%、23.9%。从估值来看,截至今年10月31日,医药生物板块的滚动市盈率(PE-TTM,即用最新市值除以过去滚动1年的净利润)为31.6X,处于2020年以来历史低位(区间估值为24.2X~58.0X)。子板块中估值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医院(49.15X)、原料药(40.46X)、化学制剂(38.09X)板块,估值排名后三位的分别为医药流通(16.87X)、线下药店(17.27X)与医疗研发外包(25.79X)板块。
今年三季度,A股医药生物板块(按照申万2021行业分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加0.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49%,增速分别同比增长3.01%、4.1%。其中,归母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排名均靠前的子板块分别是原料药(+26.91%,+6.99%)、化学制剂(+14.15%,+3.43%)、医疗耗材(+13.57%,+10.62%)和体外诊断(+10.74%,+4.28%)板块。
从盈利公司数量占比来看,三季度497家医药生物企业中,有399家实现盈利,占比80.3%。分板块看,血液制品、医疗耗材、医药流通和原料药板块实现盈利公司数量占比较多,分别为100%、94%、92%和89%。
板块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整体盈利能力下降,板块毛利率为31.57%,同比下降1.59%;净利率为7.17%,同比下降1.26%。从毛利率环比分析来看,疫苗、医院、其他生物制品、其他医疗服务和医疗研发外包板块提升明显,分别增长7.99%、2.41%、2.33%、2.11%、0.71%;医疗设备、化学制剂、中药、诊断服务和血液制品板块有所下降,分别下降3.49%、3.27%、2.39%、1.98%、1.44%。从净利率环比分析来看,其他生物制品、其他医疗服务和医院板块提升较多,分别增长9.42%、2.82%、2.31%;医疗设备、医疗研发外包和诊断服务板块有所下降,分别下降7.26%、4.49%、4.38%。
此外,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整体销售费用率为12.75%,同比下降0.76%;管理费用率为5.48%,同比下降0.02%;财务费用率为0.92%,同比提升0.5%。分板块看,中药、血液制品、化学制剂板块的销售费用率下降较多。
营运效率波动
营运质量不佳是导致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部分公司成长性波动,甚至是失速的关键。营运质量的变化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的营运效率依然延续前期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中药、疫苗、医药流通、药店、医疗设备及耗材等子板块,下降趋势尤为明显(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指标进行分析)。
综合来看,供给侧调整下创新增量拉动效应逐步体现。医药新旧动能的转换,在未来一个阶段将会持续,创新药械、供给出清或格局较好的领域,如创新药配套产业链、大输液、精麻药、血液制品、医药流通、中药OTC等,或受益于需求端的慢复苏,成长性更好。同时,在医改综合政策的影响下,不排除部分公司因渠道调整而产生营运效率变化。
建议关注以院外销售为主、品牌力强、对下游渠道把控力高的公司;新业务持续拓展、业绩增长具有持续性的CXO标的;盈利能力提升、现金流好转的科学服务标的;受益于创新药支持政策推进,以及国际化竞争力持续提升、估值提升的创新药公司;新业务持续拓展、盈利能力提升的医药流通标的;重视原料药行业底部不同公司成长弹性。 (作者单位:浙商证券)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