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家药监局发布《2023年国家化妆品抽样检验年报》;多款化妆品新原料取消备案……近期,化妆品领域的这些动态值得关注。
政策法规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时间截至10月8日。征求意见稿包括总则、计划制定、采样和检验检测、调查处理、监测结果的应用、附则共六章30条。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风险监测计划应当统筹兼顾发现化妆品潜在风险和为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省级及以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风险监测计划主要聚焦发现化妆品潜在风险;风险监测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重点监测易在化妆品中添加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等7个项目。
监管动态
1.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暂停经营标示名称为“蓝顶喷雾”等化妆品的通告(2024年第36号)》显示,化妆品备案人西班牙凯他利丝公司涉嫌存在使用禁止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原料“双氟拉松丙酸酯”生产标示名称为“蓝顶喷雾”“蓝可御保湿修护泡沫乳”化妆品的违法行为。国家药监局决定,对西班牙凯他利丝公司生产的标示名称为“蓝顶喷雾”“蓝可御保湿修护泡沫乳”等2款化妆品暂停经营。
2.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36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4年第33号)》显示,产品标签标示为广东御神健康咨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广州市绮易美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塑美大健康隔离防晒乳等36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
3.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3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2024年第34号)》显示,产品标签标示注册人/生产企业为广州瑞虎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尤朵祛斑霜等3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检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规定的禁用原料。
4.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3年国家化妆品抽样检验年报》显示,2023年,全国药监部门组织对染发类、祛斑美白类、彩妆类、防晒类、儿童类、宣称祛痘类等12类化妆品开展抽检,共抽检20936批次产品,其中20388批次产品符合规定,占比97.38%。
5. 广东省药监局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开表显示,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为“粤妆20161740”的广州市××有限公司因生产不符合技术规范的化妆品被责令停止化妆品经营6个月,并吊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其法定代表人被处以罚款9.12万元,并10年内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此前,该公司曾因生产不符合化妆品技术规范的海藻面膜等违法行为被处罚。
产业观察
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我国化妆品类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1%;1月—8月,我国化妆品类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30亿元,同比下降0.5%。
2. 有7个化妆品新原料完成备案。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信息平台显示,8月27日,深圳柏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sr-贻贝寡肽-1、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发酵产物滤液完成备案;8月29日,溪木源(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氧化白藜芦醇、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岷江蓝雪花(CERATOSTI GMA WILLMOTTI ANUM)提取物、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的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花提取物完成备案;9月2日,润辉生物技术(威海)有限公司的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完成备案;9月14日,上海华茂药业有限公司的3,4-二羟基苯乙醇完成备案。目前,上述原料相关技术要求均暂未公开。
3. 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信息平台显示,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2年4月20日备案的水解透明质酸锌、国际香料集团公司在2023年4月7日备案的α-葡聚糖多糖注销备案,北京瓜尔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7月10日备案的半乳甘露聚糖、国际香料集团公司在2023年2月7日备案的水解α-葡聚糖多糖取消备案。备注信息还显示,上述4种原料均作为已使用的化妆品原料管理。此外,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11月7日备案的氨基乙酰丙酸HCl取消备案;深圳市维琪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在2022年4月29日备案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注销备案。
4. 安徽中草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该公司主营业务为香精香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凉味剂、合成香料和天然香料,其产品可应用于化妆品、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合作客户包括德之馨、奇华顿等。
5. 近日,欧莱雅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赢创风险投资及多个投资公司共同投资了总部位于法国的合成生物公司Abolis Biotechnologies,投资额达3500万欧元。此外,欧莱雅、赢创和Abolis Biotechnologies三方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美容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原料的发现、开发和制造。此次合作,力求使可持续原料的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并承诺将优先考虑发展化妆品配方中的生物基成分。
(本报记者殷芝整理)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