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医药专刊 研发·智药
PDF版下载   
2024年09月19日

【生物类似药纵览】免疫原性方法的开发、验证及使用

中国医药报 02版医药专刊 研发·智药
2024年09月19日

临床试验中免疫原性数据十分重要。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免疫原性数据,需要根据试验目的对免疫原性检测方法进行适合的验证工作。

在抗药抗体检测方法的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拟采用的临床试验方案,选取合适的基质作为阴性对照,并且需要根据临床给药剂量预估,或通过生物基质样品中实测的药物浓度制定抗药抗体检测方法所需要达到的药物耐受水平。在临床样品检测前,有时无法获得与临床试验相同的受试者种群的空白个体基质,因此在选择阴性对照时,往往采用商业来源的空白个体基质。阳性对照抗体的选择仍然推荐采用药物免疫动物来得到的多克隆抗体。

临床方法开发与非临床方法类似,通过考察包被试剂和检测试剂的配比组合、温育时间和温度等试验条件,逐步寻找在预估线性范围内最适合的试验条件。

在方法开发过程中需要至少考察样本的最小稀释度、方法的灵敏度及药物耐受、方法精密度,并采用至少20个个体来考察方法的筛选和确证临界值的范围。由于临床试验中的受试者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并且可能处于疾病状态,因此基质中会有额外的干扰存在。在方法开发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基质中的干扰对于样品检测的影响。

在临床考量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抗药抗体检测时,同非临床方法类似。在考虑试验的可操作性及经济性后,推荐根据生物类似药建立一种针对生物类似药抗药抗体的检测方法,制备针对生物类似药的阳性对照抗体,并在方法的建立和验证过程中考察方法对于参照药的验证参数,从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角度去分析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的相似性。

对于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的比对试验,在Ⅰ期临床试验中进行药代和药效比对、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对均属于关键性试验,因此均需要进行免疫原性方法的全验证。

临床免疫原性方法的验证有别于非临床方法验证的地方在于:在筛选、确证临界值验证的分析批中,需要包括至少50个个体,以达到足够的统计学意义,获得更加具有代表性的临界值。同时,临床阶段的免疫原性检测方法在灵敏度方面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能检出100ng/ml或更少的阳性对照抗体,并且需要能够耐受一定浓度的药物干扰。一般药物干扰的浓度需要达到临床试验时药物的谷浓度。为了达到所需的药物耐受浓度,通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式(吸附、酸化等)。

用于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可比性评价的免疫原性检测方法在验证中除了完成临界值(筛选、确证、滴度临界值)、精密度、特异性、灵敏度等常规验证项外,需要至少增加不同阳性对照抗体存在情况下对生物类似药物和参照药的药物耐受检测,用以证明在不同的阳性对照抗体水平下,生物分析方法对于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均具有相同的表现。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既有针对生物类似药的阳性对照抗体,又有针对参照药的阳性对照抗体,可以进行两种阳性抗体的交叉测试。

在实际生物样品的检测中,采用生物类似药同时作为包被和检测试剂建立桥联方法,以针对生物类似药的阳性对照抗体作为方法质控检测所有的给药组的生物样品。即便是盲法给药,也可以采用一套方法对给予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的生物样品进行检测。

在正式的样品检测开始前,需要考察方法验证阶段选取的阴性对照与待测个体基质的匹配性。如果阴性对照无法较好地反映个体基质的信号情况,则需要采用试验组中的给药前个体基质建立试验中独特的临界值。在临床样品检测中,由于临床试验的时间跨度往往较长,需要观测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在整个样品检测期间的测定值变化。一般以方法学验证中的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的结果统计得到样品检测时对照样品所需要满足的接受标准。如果在样品检测中对照样品超出了验证所制定的接受标准,则需要根据对照样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的部分验证,以确保后续样品检测的准确性,并且能与前期检测的样品保持可比性。

免疫原性分析方法验证报告在报批上市时,须提交给监管部门进行方法有效性的审阅。

在免疫原性数据分析方面,临床试验中,免疫原性研究得到的结果往往包括抗药抗体阳性样本和阳性个体的比例、抗体滴度、中和抗体比例等信息。抗药抗体阳性个体的比例直接反映药物在人体中免疫原性的高低。抗体滴度的高低是反应免疫原性强弱的半定量指标,中和抗体则反映抗药抗体是否具有影响药物活性的能力。

在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的免疫原性比对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免疫原性数据必须来自头对头设计的试验,不同临床试验间的免疫原性数据不具可比性。免疫原性的可比性需要采取“全面证据法”进行评价,即全面考察和对比:抗药抗体的阳性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抗体滴度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中和抗体比例;抗药抗体与药效指标变化之间的关联;抗药抗体与临床观察之间的相关性。

(摘编自《生物类似药从研发到使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