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四、Sandoz盈利能力分析
1998年起,诺华开始单独报告仿制药业务,至今其仿制药业务已经累计创造了203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平均盈利水平为12.69%。从过去20余年数据看,Sandoz的毛利水平先降后升,降是因为仿制药价格下降,升是因为biosimilar的比重逐渐增大。
相比Teva、Mylan和Watson,诺华的业务扩张更为高效,仅花费130亿美元就将销售额从30亿美元提升至100亿美元,坐稳了全球第二大仿制药企业的位置。高效的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诺华几乎全是以现金形式收购,议价程度较高;其他仿制药企业一般是以股票或现金+股票形式收购,被收购方可能面临合并后因股票下跌而股东权益减少的风险,所以风险也会成为价格的砝码。二是诺华选择目标更为精准,且未在仿制药企业市值泡沫的高峰期(2013—2016年)发动大规模兼并。诺华兼并的重心只是扩大规模,没有注重购买技术平台。
但事实上,技术平台才是很多仿制药企业的价值所在。由于诺华没有为Sandoz收购技术资源储备,所以Sandoz在竞争力上有所欠缺。相比之下,Teva多次收购吸入剂和缓控释制剂载药企业,获得了吸入剂和缓控释制剂的领先优势,Mylan储备了透皮制剂和预充注射制剂的领先优势,Watson拥有缓控释制剂和透皮制剂的优势。尽管Sandoz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花重金收购了一家透皮制剂企业和一家吸入制剂企业,但相比其他三大巨头,尚无法赢得赛道的领先优势。
Sandoz没有有效地储备技术资源,盈利能力自然也略逊一筹。2011—2017年,Sandoz的平均营业利润为销售额的12.17%,Teva的仿制药部门却达到22.50%。2015年,Teva仅有4.3万名员工,却创造了197亿美元的销售额,年人均销售额高达45.8万美元。相比之下,Sandoz有2.7万名员工,仅创造了100.7亿美元的销售额,人均年销售额为37.3万美元。 (四)
(摘编自《仿制药企兴衰启示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