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肾积水是由于尿液无法从肾脏正常排至膀胱,在肾脏中积聚而导致单侧或双侧肾脏出现的肿胀。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中。儿童患者的肾积水在婴儿期即可检出,甚至在胎儿出生前超声检查时就可以发现此类病症。
□ 陈婵娟
肾积水的发病原因
要了解肾积水产生的原因,首先需要对泌尿系统有一定的认识。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肾积水的发生与泌尿系统异常有关,通常为泌尿系统堵塞或膀胱输尿管反流。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液在肾脏过滤并形成尿液后,首先汇集至肾脏的肾盂,然后沿着输尿管流向膀胱,当膀胱逐渐充满尿液后就需要排尿,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若泌尿系统发生堵塞,肾脏中的尿液无法排出,就会造成肾积水。临床上泌尿系统堵塞可以发生于泌尿系统中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任何部位。
此外,膀胱输尿管反流也是导致肾积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尿液只能从肾脏沿输尿管流入膀胱。当尿路结构出现异常时,尿液可能经由输尿管从膀胱反流回肾脏,令肾脏难以正常排空,同样会导致肾积水。
临床发现,以下几种危险因素可增加肾积水的发病风险:
●先天性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
●尿路感染或既往感染导致尿路结构异常;
●尿路或盆腔组织(如输尿管、膀胱、宫颈、结肠或前列腺)出现肿瘤性病变;
●既往尿路手术、损伤形成了瘢痕组织;
●尿路结石;
●良性前列腺增生;
●妊娠期(分娩后往往可自行消失)。
肾积水的常见症状
肾积水的主要症状包括腰腹部疼痛、泌尿系统症状、全身性不适等。若治疗不及时,可继发尿路感染,并可能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甚至恶化为肾衰竭。
疼痛 腰部疼痛并可能发展至下腹部或腹股沟位置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
腰腹部肿块 起初始于肋缘下,逐渐向侧腹部及腰部延伸,多为表面光滑的囊性肿块,边缘规则有波动感,压痛不明显。
泌尿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尿不尽或尿失禁、血尿等。
血压异常 30%左右的重度肾积水患者会出现高血压症状,血压呈轻度或中度升高。
此外,肾积水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且在大量饮水后症状会加重;如出现继发感染,患者还会有发热等症状。临床需注意部分轻症肾积水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会给确诊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肾积水的科学治疗
对于轻症肾积水患者,若无合并其他病症,可经医生研判暂缓治疗,密切观察,随时根据病情进展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对于有其他并发症的肾积水患者,需要在明确肾积水病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治疗。
●因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引起的肾积水,应及早安排手术,纠正、修复结构异常部位。
●因尿路感染引起的肾积水,应及时应用抗菌药治疗。
●因尿路结石引起的肾积水,可通过手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手段消除结石。
同时,对于肾积水严重的患者,应尽快采取引流的方式将尿液排出,避免对肾脏造成永久性伤害。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经皮囊造瘘术、插入导尿管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的肾积水可对肾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会引发双侧肾衰竭,此时就需要进行透析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
肾积水患者的日常调养
由于肾积水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临床上推荐的预防措施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果已经罹患肾积水,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居家治疗期间的养护重点在于改善饮食习惯,密切监控病情进展。
饮食注意事项
控制饮水量 大量饮水会导致尿液增多,容易引起水肿或者血压变化,因此肾积水患者日常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饮水量。
控制盐摄入 摄入盐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使已经出现的水肿更加难以消退,同时还会引发肾压上升进而使血压升高。
禁食富含草酸盐的食物 草酸盐易与人体内一些物质结合形成结石沉淀在肾脏中,导致肾脏结石过多而让肾积水症状加重。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包括豆类、甜菜、芹菜、青椒、香菜、菠菜、草莓、葡萄、巧克力等。
增加能量摄入 肾积水患者需要摄取足够能量,但是对于高蛋白食物的摄取要适量,以免加重肾脏代谢负担。建议多摄取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类食物,帮助身体补充能量。
日常起居管理
运动要适度 运动能够帮助改善肾积水症状,肾积水患者在治疗期间可经医生评估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但切勿过度,以免肾压升高,进而引发高血压。
用药要科学 大部分药物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肾积水患者服用任何药物前,都应咨询医生,避免因服药不当造成肾积水症状加重。
停用保健食品 特别是低龄肾积水患者,要注意在治疗期间避免额外摄入保健食品。由于儿童的肾脏功能较弱,额外摄入保健食品会加重肾脏负担,进而导致肾积水症状加重。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