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上接1版)
重组胶原蛋白标准体系逐步建成
两个指导原则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重组胶原蛋白创面敷料等医疗器械的管理,也反映出重组胶原蛋白标准体系正在不断构建、完善。
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新材料研究工作,近年来,大力推进胶原蛋白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加快标准立项进程,加速推动重组胶原蛋白研发、转化等工作。相关研究开花结果,国家药监局先后颁布多项政策,分别对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产品监督管理及质量控制等作出要求,重组胶原蛋白行业迈入规范发展阶段。
2021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用于指导医疗器械领域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命名,推动新型生物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该指导原则明确了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以及重组类胶原蛋白的术语描述,是规范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基础。同年4月发布的《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规范了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管理属性和管理类别判定。
与此同时,我国新型生物材料领域标准体系也逐步形成,行业的规范化将助推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1月,YY/T 1849—2022《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发布,已于2022年8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重组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要求、检测指标及其检测方法等,适用于作为医疗器械原材料的重组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
2023年1月,YY/T 1888—2023《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发布,已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据悉,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相关指导原则和行业标准的施行,为我国抢占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国际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杨霞说。
一项新材料的发展,需要配套系统的检测验证标准作为支撑。“相信随着相关标准体系的细化完善,重组胶原蛋白这一新型生物材料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林海表示。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