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周欣瑜 范梅梅 温雪华 董银卯 孟宏 郭苗苗
化妆品风险物质是指由化妆品原料带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是引发化妆品安全风险事件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化妆品风险物质检测正从研究阶段向深化应用阶段发展。同时,监管部门、化妆品企业以及科研人员仍在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
化妆品风险物质检测方法
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对化妆品风险物质的检测进行了明确规定,相关检测方法目前已较为成熟。
●重金属
化妆品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包括粉质原料以及富集土壤中大量重金属的部分植物原料等。长期使用含重金属的产品,会极大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不可逆损伤。
《规范》将重金属铅、汞、砷及其化合物列入化妆品禁用组分清单;2019年发布实施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明确将铅、砷、汞、镉作为化妆品注册和备案的法定检测项目。常见的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氢化原子荧光光度法等。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可用于测定化妆品中铅的含量,在对待检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后,通过检测其吸光度来进行定量。本方法对铅的检出限为1.00μg/L,定量下限为3.00μg/L。此方法具有灵敏度较高、分析速度较快、操作简便等优点。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 可用于测定化妆品中汞、砷的含量。本方法对汞的检出限为0.1μg/L,定量下限为0.3μg/L;对砷的检出限为4.0μg/L,定量下限为13.3μg/L。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可用于测定化妆品中铅、汞、砷等37种元素的含量。检测时,利用量子探测器上的计数与浓度,按照相应关系换算得出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该方法的优势是可以同时测定多种重金属元素,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但是,此方法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较高,且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以及专业素质较高的操作人员。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可用于测定化妆品中铅、镉的含量。该方法对铅的检出限为0.15mg/L,定量下限为0.50mg/L;对镉的检出限为0.007mg/L,定量下限为0.023mg/L。
●氢醌
氢醌,即1,4-二羟基苯,呈无色或白色结晶状,易氧化,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氢醌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叶等部位,可作为抗氧化剂、偶氮染料、阻聚剂等,有一定的祛斑美白作用。
化妆品配方中常添加的熊果苷可能是氢醌的来源之一。熊果苷是一种天然活性皮肤脱色成分,美白作用较好且毒性较低,但其天然来源较少、提取工序繁杂且效率低,故大多通过氢醌转换制得,且熊果苷在皮肤代谢中还可以转化为氢醌。
研究表明,氢醌会对免疫系统及器官产生毒害作用。《规范》明确将氢醌列为化妆品禁用物质。氢醌的检测手段主要有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 可用于测定祛斑类化妆品和香波中氢醌的含量。该方法对氢醌的检出限为0.003μg,定量下限为0.01μg。
色谱法 有研究人员运用薄层色谱法对化妆品中的氢醌进行快速检测。其中,展开剂为三氯甲烷/丙酮(体积比7∶3),显色剂为10%铁氰化钾水溶液和2%三氯化铁水溶液混合溶液(体积比1∶1)。
毛细管电泳法 有研究人员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化妆品中的氢醌含量。其中,电泳缓冲液是pH值为9.2的硼砂,电压为20kV。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μg/mL~100μg/mL,对氢醌的检出限为0.5μg/mL。
●苯酚
苯酚与氢醌有类似功效,其结构简单,可用于制备双酚A、酚醛树脂、己内酰胺、水杨酸等物质及其中间体原料。
然而,苯酚具有较高的毒性,能够直接毒害人体细胞,并且会腐蚀黏膜、损害心血管,甚至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已被《规范》列为化妆品禁用物质。
气相色谱法 有研究人员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7种限用苯酚类防腐剂的气相色谱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快捷、准确度高等优点。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对该7种限用苯酚类防腐剂的定量限在10mg/kg~30mg/kg之间。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研究人员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同时测定了化妆品中苯酚及其他7种美白成分。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同时检测化妆品中多种美白成分。
●丙烯酰胺
化妆品中的丙烯酰胺主要来源于聚丙烯酰胺,后者具有增稠、黏合、乳化稳定、改变液体流变性等作用,可作为成膜剂、发用定性剂。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经口、经皮毒性均较低,安全性较高,在《规范》中被划分为化妆品限用组分。
在聚丙烯酰胺合成过程中,丙烯酰胺不易全部参与反应,因此可能在终产品中以单体形式残留。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可能会导致DNA损伤和基因突变,《规范》将其列为化妆品禁用物质。常见的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有研究人员通过该方法测定了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的残留量。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其检出限为0.031μg/g。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研究人员通过该方法对保湿防晒系列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其检出限为0.05mg/kg。
气相色谱法 有研究人员采用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霜、水、面膜(胶)、唇膏等不同类型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的残留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其定量限为0.01mg/kg。
●亚硝胺
亚硝胺是强致癌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在含氮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亚硝胺。《规范》将亚硝胺列为化妆品禁用物质,其检测方法通常为气相色谱法。
有研究人员利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联用法同时检测到化妆品中5种挥发性亚硝胺。
●二噁烷
二噁烷是化妆品中常见风险物质,为无色油状液体,极易溶于水且可耐生物降解,有醚类香味,毒性较强。化妆品中的二噁烷是伴随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由含乙氧基结构的原料带入,常存在于洗发水、沐浴露等洗涤类化妆品中,存在经皮吸收和被吸入风险,会对眼部和神经系统产生刺激。
《规范》明确指出,二噁烷为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杂质限量不超过30mg/kg。气相色谱-质谱法可用于测定液态水基类、膏霜乳液类化妆品中二噁烷的含量,该方法对其检出限为2μg,定量下限为6μg。
●石棉
化妆品中的石棉主要来源于滑石粉、膨润土、云母等矿物质辅料,起填补颗粒表面凹陷、降低产品粗糙性等作用。此外,石棉还可能悬浮于空气中,从而混入终产品。
石棉本身并没有毒性,但在使用时存在吸入风险,由于其具有纤维结构,吸入后可能会造成肺部疾病。《规范》将石棉列为化妆品禁用物质,X射线衍射仪及偏光显微镜可用于测定粉状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的石棉。
(摘编自《日用化学工业》第52卷第4期)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