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问 生物制品已经在临床上开始广泛应用,占药品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生物制品是由活的生物体产生的蛋白质或多肽等,不可避免地存在病毒污染的风险。ICH Q5A针对生物制品进行病毒安全性评价进行了详细规定,具体有哪些内容呢?
答 ICH Q5A主要介绍了四部分内容,分别是控制生物制品病毒污染的总原则、潜在的病毒污染源、如何进行病毒测试以及如何对采取的病毒清除工艺进行评价和鉴定。
问 控制生物制品病毒污染的总原则是什么?
答 对于控制生物制品的潜在病毒污染,可归纳为以下三条相互补充的原则:一是选择并对选定的细胞系和其他原料进行检定,确保其不含可能对人有感染和(或)致病作用的病毒;二是评估生产工艺清除感染性病毒的能力;三是检测生产适当步骤的产品,确保产品未受感染性病毒的污染。因此,有关这些产品的病毒安全性,不仅要对原料和产品进行病毒测试,还要在生产过程中对病毒的清除或灭活作用进行评估,才可能得到确实的保证。
问 对于生物制品来说,可能的病毒污染源有哪些?
答 污染可来自原细胞系本身,也可来自生产过程中偶然带入的外源病毒。具体来讲,一是来自于主细胞库(MCB)。污染主细胞库的可能途径有从受感染动物制备的细胞系;使用病毒建立细胞系;使用受污染的生物试剂,如动物血清组分d细胞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等。二是来自生产过程中偶然带入的外源病毒。可能的途径有使用受污染的生物试剂,如动物血清组分;用病毒作为载体表达某一编码蛋白的特异基因;使用受污染的试剂(如单克隆抗体亲和柱);组方中使用了受污染的赋形剂;细胞和培养基操作过程受到污染等。
问 什么是病毒测试?
答 病毒测试就是对生物制品中是否存在病毒污染以及存在哪种病毒进行检测和鉴定。有效的病毒测试方法是确定细胞系是否适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重要部分。
问 病毒测试方法有哪些?
答 病毒测试方法有很多,包括体外检测法、体内检测法、抗体产生试验、逆转录病毒测试等。
体外检测法将被测试样品接种到多种敏感的细胞培养物中,观察培养物被感染的情况。测试中所用指示细胞需要根据待试细胞库的物种来源而定,但必须包括一种对人病毒敏感的人或非人灵长目动物细胞系。
体内检测法将被测样品接种到哺乳期小鼠和成年小鼠以及鸡胚中,以检测细胞培养物中不能生长的病毒。
抗体产生试验对于啮齿类动物细胞系中的物种特异性病毒的检测,可将被测试样品接种到无病毒的动物中去,经一段特定时间后测定其血清抗体水平或酶活性。这种试验包括:小鼠抗体产生试验、大鼠抗体产生试验和仓鼠抗体产生试验。
逆转录病毒测试主要针对MCB和培养达到或超过细胞传代限次的体外细胞。逆转录病毒测试包括对敏感细胞培养的感染性测定和电镜检查。如果没有检测到病毒感染,电镜检查没有发现逆转录病毒或逆转录病毒样颗粒,应再测定逆转录酶,或采用其他适当的方法,以确定有无非感染性的逆转录病毒。
问 这几种病毒测试方法应该如何应用?如何确保这些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答 确保病毒测试方法的有效性就要为不同细胞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测试方法。Q5A指导原则中对不同种类的细胞系分别应该进行哪些项目的检测进行了详细说明。比如,对于主细胞库,应进行内源性和非内源性病毒污染的全面筛查;非内源性病毒的测定应包括体内和体外接种试验,并根据该细胞系的传代史进行其他特异性试验,如小鼠抗体产生试验。对于工作细胞库,必须进行外源病毒检测,不是必须做抗体产生试验。对于达到体外细胞传代限次的细胞,应进行内源性病毒检测。
问 在病毒检测和鉴别试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 为了确保试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指导原则中给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应设相应的对照试验,以确保试验具有充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细胞的种系提示有较大可能存在某种病毒时,需进行专门试验和处理。如供生产用的细胞为人或非人灵长目细胞系,还应进行如引起免疫缺陷性疾病和肝炎的人源病毒测试。
聚合酶链式反应可用于检测这些人源病毒和其他特殊病毒的核酸序列。
(摘编自《ICH基础知识500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