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美业观潮
PDF版下载   
2022年02月18日

化妆品成分研发呈现三大趋势

中国医药报 07版美业观潮
2022年02月18日

随着化妆品行业进入功效评价时代,产品的功效性越发重要。作为化妆品功效发挥的组成基础,成分的研发创新呈现多种趋势。

修复成分需求上升

神经酰胺衍生物开发热度高

近年来,“敏感性皮肤”“皮肤屏障修复”成为化妆品领域的热词,修复品类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具有修复功效的成分有神经酰胺、依克多因、β-葡聚糖、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其中,神经酰胺是许多修复类产品的主推成分。

神经酰胺是一种由脂肪酸和神经鞘氨醇组成的脂质,在皮肤中天然存在,是皮肤屏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含量多达40%~50%。在化妆品研发过程中,许多神经酰胺衍生物得到开发。例如,利用发酵技术以及对神经酰胺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可得到植物鞘氨醇(该成分具有改善痤疮等功效);向植物鞘氨醇引入水杨酸基团,可得到水杨酰植物鞘氨醇(该成分具有较好的抗光老化作用)。此外,还可对神经酰胺进行复配,从而大大增强修复功效。目前,上述成分已应用于不少知名护肤品牌的皮肤屏障修复类产品中。

“早C晚A”热潮下维A醇类成分不断进阶

“抗衰老”是护肤品的另一大热门功效。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抗衰类产品市场规模达646亿元,占据护肤品市场份额的28.8%。

在抗衰类产品市场中,“早C晚A”护肤理念逐渐盛行。据微热点研究院统计,维生素C和维A醇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两个抗衰老成分。此外,维生素E、玻尿酸、多酚类、多肽类等成分也较受关注。

抗衰老成分的研发创新,主要是对其功效性、稳定性、刺激性等进行改进。以维A醇为例,目前已研发得到第三代维A醇衍生物——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HPR)。该成分可直接与维A酸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其稳定性约为维A醇的10倍,有效克服了维A醇类成分的应用难点。不过目前HPR在产品端的应用案例仍较少。

借助生物技术开发化妆品原料

如今,国内很多生物医药企业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化妆品生产中。有行业人士表示,依托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化妆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这对国内化妆品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肽是当前热门抗皱成分之一。多肽天然存在于人体皮肤中,安全性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活性。事实上,多肽的功效远远不止于抗皱。有行业人士表示,通过改变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引入其他基团(如棕榈酰基、乙酰基等)或对某些基团进行修饰,可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多肽衍生物,从而可能发挥不同功效。目前,国内化妆品行业多肽领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在提高纯度、增强功效等方面仍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

自由基学说认为,生物体衰老是机体的组织细胞不断产生自由基的积累结果。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ATP能量的主要场所,细胞中90%以上的活性氧、自由基由其产生。线粒体靶向研究旨在内源性地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研究表明,烟酰胺、辅酶Q10等活性物质可通过减少活性氧产生或防止线粒体自噬等,有效维持细胞健康。此外,通过向配方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来中和自由基,也是目前产品开发的主流思路。

此外,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以及在“禁塑、减塑”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化妆品行业的上游来看,绿色化学合成工艺及发酵工艺等具有污染物生成较少等优势,将成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原料商的首选工艺。对于企业而言,虽然现阶段使用环保原料的成本较高,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聚美丽”公众号供稿)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