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
|
近期,多家化妆品及相关企业陆续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报。本文整合部分化妆品相关企业的上半年财报数据,分为两期盘点上半年各大化妆品企业运营情况。
线上销售成主流
综合对比我国化妆品品牌上半年财报数据发现,线上渠道已经成为化妆品品牌销售的重要渠道。
珀莱雅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38.58%;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26.25%。可以看出,上半年珀莱雅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作为传统品牌,珀莱雅近年来积极开展线上营销转型,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珀莱雅于2017年底上市,而后其产品销售线上占比持续提升,特别是线上直营占比已从2018年的19.94%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57.08%。
以线上渠道为主导的贝泰妮,除了在第三方平台上获得不错的收益外,其首次公开的私域数据也有突出表现。贝泰妮公布上半年财报显示,2021年1月—6月,实现营业收入14.12亿元,同比增长49.89%;报告期内线上自营渠道收入达7.7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约55.11%,其中自建平台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在整个线上渠道营收中占比超过10%。
逸仙电商的线上渠道一直是其主要营收来源。尽管逸仙电商今年披露的第一、二季度财报中未公开线上、线下收入占比,但从往年数据来看,线上渠道的占比一直在90%左右。自2019年起,逸仙电商积极开拓线下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依旧是其营收主力。另外,虽然今年上半年逸仙电商的净利润依旧为负数,但其亏损幅度已经收窄。逸仙电商公布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报显示,第二季度逸仙电商实现总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53.5%;净亏损3.912亿元,与上年同期的3.217亿元相比,净亏损增加21.6%。
与此同时,依托线下渠道成长起来的传统品牌在半年报中释放的信号有些不尽如人意。
上海家化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1月—6月,上海家化实现营业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14.2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86亿元,同比增长56.28%。尽管上半年上海家化营业收入增幅不大,但其净利润获得了大幅提升。不过,其品牌线上占比并不高,约为38%,显示出新营销转型缓慢的迹象。
相比之下,丸美的转型更为缓慢。报告期内,丸美实现营业收入 8.74 亿元,同比增长10.07%;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下滑29.47%。此前,丸美曾发布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目标,其中2021年的营收不低于26.1亿元,这意味着丸美在下半年还承受着近18亿元的考核压力。
代运营、服务商竞争愈发激烈
当美妆品牌们积极开拓各种渠道时,代运营企业和服务商的压力正在“直线上升”。
近期,丽人丽妆、壹网壹创、若羽臣三家代运营公司皆披露了2021年度上半年财报(详见表2)。数据显示,丽人丽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56亿元,同比增长2.8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5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36.6%。壹网壹创上半年实现GMV(网站成交金额)109.64亿元,同比增长59.83%;营业收入4.86亿元,同比下降12.9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17.59%。若羽臣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5.98亿元,同比增长7.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983万元,同比减少5.79%。
此外,财报还透露出天猫平台线上代运营的销售收入是以上三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随着凯诘电商、杭州悠可、高浪控股等代运营企业启动上市进程,代运营公司之间的竞争将越发激烈。
相较于代运营公司过分依赖于天猫平台的运营模式,用“烧钱”换收益的服务商们也“压力山大”。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微盟的营业收入为13.83亿元,同比增长44.50%;而有赞的营业收入则为8.03亿元,同比下降2.50%。值得注意的是,微盟和有赞依旧处在“烧钱”换收益的阶段,其销售费用几乎吞掉了毛利。报告期内,微盟的销售费用是6.17亿元,毛利为7.66亿元;上半年有赞的毛利为4.87亿元,销售费用高达4.39亿元。事实上,微盟和有赞的销售费用率一直居于高位。不同的是,近年来,微盟发展更为稳健,销售费用率从2015年超90%下降至2020年的46.67%。有赞却刚好相反,2018年其销售费用率为31.06%,2020年上升为42.94%。面对市场的竞争,有赞选择用资金来抢夺客户。随着其他服务商的发展,以及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展官方运营工具,服务商赛道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聚美丽供稿)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