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 |
□ 文/图 本报记者 马艳红
黄璐琦院士(左)仔细查看药材长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人谷”,沿山谷上行10多公里,是邛山一村。
7月9日8时,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凝心聚力十三五,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主题公益行动(以下简称“共铸中国心”公益行动)一行近20人,由康定机场直赴该村。
“你现在的激情如同小山羊的犄角。”当地藏民的这句话形容此行中藏药材调研人员的心情,再恰如其分不过。这是因为,甘孜州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四川省最大的中藏药材产区,盛产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红景天、重楼等多种地产大宗名贵药材。
但是据当地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甘孜药材资源持续减少,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加以保护,将面临一些物种灭绝的危险。另外,由于经济落后,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当地青壮劳动力短缺。
“从发展野生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入手,留住青山绿水,留住年轻人,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环境、经济和健康状况。”“共铸中国心”组委会专家组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有这样一个心愿。
自2014年起,在黄璐琦院士的倡导下,四川省阿坝州、云南省迪庆州等地相继建立起“中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基地”,今年是连续第三年开展这项工作,并且从今年起,由他发起的“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正式启动。
保护资源 扶贫助农
位于折多山斯木措的康定机场海拔4290米,从康定机场前往邛山一村,沿途山路惊险、气候无常。半个小时前调研人员还置身于广袤的草原,此时已在浓密的原始森林和汹涌的河流旁穿行。
到达大山腹地的藏族村寨邛山一村,已近下午两点。烈日炎炎下的小村庄,宛若一幅恬静的田园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村民们身着藏装,手捧哈达,热情地迎接远方来的客人——对于这些大山深处的村民来说,“中国健康好乡村”、“中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基地”的建设,给他们带来了改变生活的希望。
丹巴县委工作人员带领黄璐琦院士及随行调研人员,来到村后山坡上的一个药材种植大棚内。棚里主要种植百合科植物重楼,地里间或冒出几颗野生的秧苗,村民们还在空地里种了些萝卜,苗床管理并未形成规范化。
“农民们试着种了些重楼。这颗半夏应该是野生出来的。希望您能给我们指点一下怎么种植才好。”丹巴县副县长毕万凤对黄璐琦说。
黄璐琦院士蹲下身来,轻轻扒开土壤,摸出几颗已生根的种子,“种子培植得不错,今后还可以先催芽,等到形成根茎时再进行播种。半夏在这里也是可以种的”。
据了解,此次行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摸清甘孜州部分地区的中藏药材家底。甘孜州经信委主任何康军告诉记者,甘孜州主要中藏药材品种有重楼、天麻、贝母、虫草、大黄等。按照甘孜州“十三五”规划,产业富民战略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强中藏药材种植和野生资源保护,特别是发展能让农牧民直接增收的道地药材种植业。依照规划,该州将从药材种植基地、饮片和制剂加工业等方面全力打造中药产业,今年药材种植基地将达到2.5万亩。
“但是目前我们药材种植业十分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指导,存在种苗不成规模、产品销路不宽等问题。下一步,很想借助国家、省级中药资源研究开发平台,加强种植技术和人才培训,尽快补齐这个短板。”何康军说。
对此,黄璐琦院士当场就开出了一颗“定心丸”:“如果你们想发展半夏、重楼等药材种植基地,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我能帮你们把专家请进来进行种植技术指导,或者帮助你们联系好专家,你们派人去学习种植技术。两种方式都可以。”
当日,“中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基地”、“中国健康好乡村”的揭牌仪式就在邛山一村田间地头简单举行。同时,“共铸中国心”组委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甘孜州中藏医药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签订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今后,该组委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将在甘孜州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遴选新的野生中药资源抚育基地,开展中藏药材资源普查、质量检测等帮扶工作,并协助甘孜州编纂《甘孜藏族自治州中藏药材图鉴》等中藏药材资源著作。
藏区古村 情牵百草
7月10日,“共铸中国心”中藏药材调研工作的目的地是革命老区泸定县岚安乡脚乌村。
早晨7时,“共铸中国心”组委会专家、志愿者从康定新城出发,沿山路盘旋近一个小时,抵达了海拔2400米的岚安乡。
据文献记载,岚安始于新石器时代,明朝雅州府在此开设茶马贸易,使这里一度繁荣兴盛。而眼前的岚安四面山峦环抱,云雾缭绕,幽静恬淡。
“岚安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35年,红军在此建立了藏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泸定县委统战部人员指着不远处山顶上的一座纪念碑告诉记者,607名红军战士的英魂永远留在了这里。
据岚安乡乡长、藏族青年何勇介绍,脚乌村地形十分独特,是典型的高山半高山地貌,这里野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药用生物资源蕴藏量较大。资料记载,脚乌村的药用植物有100多种,约占泸定县已知中藏药材种类的10%,常年收购的药用植物有冬虫夏草、贝母、天麻、重楼、当归、党参、独活、白芨、羌活、石斛等10多种。
但是对于药材种植,岚安乡农民有着挥之不去的“痛”。
上世纪80年代,由于过度采挖,当地很多药材资源面临枯竭,药材产量逐年下降,且购销脱节,很多药材不能及时被收购,严重挫伤了农民采药的积极性,药材购销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个体商贩的发展使当地药材流通渠道逐步畅通。2000年左右,岚安中藏药材交易进入一个新的上升期,一些名贵药材价格猛涨。然而好景不长,脚乌村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农民采集药材完全是粗放式,缺乏标准、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导致药材资源严重浪费。而在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下,许多物种生长周期较长,自然资源再生能力差。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药商大量涌入。这些都加速了许多珍贵野生药材资源的减少甚至导致濒临灭绝,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岚安乡虽有一些药材外销,但市场多局限于甘孜本地,并且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全乡有3000余名村民,其中藏民占97%,60%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为保证中藏药材产业快速、稳定发展,加强对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必须尽快制定中藏药材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而推动冬虫夏草、重楼、羌活、党参、天麻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药材种植业,是振兴岚安乡脚乌村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还要把中藏药材种植生产与退耕还林(草)工程相结合,尽快建成商业货源基地。”何勇对发展脚乌村药材种植业有很多想法。
在脚乌村活动室,“共铸中国心”组委会副主席赵步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金大鹏等为“中国健康好乡村”和“中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基地”揭牌。据了解,今年将在甘孜州遴选5个村子,作为“中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基地”。
随行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告诉记者,中医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城市拓展、工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原因,野生中药资源受到极大挑战,有些道地中药材几乎濒临灭绝。
据统计,我国已有近3000种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其中有药用价值的濒危物种占60%~70%,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已超过168种,有些物种已经灭绝。
黄璐琦院士说,今年已连续第三年在生态环境亟须保护的地方建立“中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基地”。“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帮助当地摸清中药材‘家底’,清楚哪些地方适合种什么样的药材;第二件事是培训当地农牧民药材种植技术;第三件事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我们的家园保护好。甘孜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道地药材人工繁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将从提供药材种植技术、加强人才交流、开展野生中药资源抚育基地建设、指导中藏药材资源普查等方面,支持甘孜州中藏医药产业的发展。”
“共铸中国心”大型主题公益行动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陆续在四川省甘孜州、江西瑞金县等长征路线上的9个重点县开展。本次活动在甘孜州成立了中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基地、共铸中国心健康学院甘孜分院,并建设“中国健康好乡村”,肺结核、肝包虫病防治指导中心等,在甘孜州18个县开展了1万例宫颈癌筛查等公益活动。
©2019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