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检验是评估肾脏滤过、重吸收、内分泌等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手段,能帮助发现肾脏疾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
肾功能检验报告单上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血清尿素氮
血清尿素氮(BUN)成人参考值为2.5~7.1mmol/L,婴儿、儿童参考值为1.8~6.5mmol/L。
临床常进行尿素氮测定,用于评价肾小球功能及观察营养、核酸代谢等。BUN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当肾小球受到损伤时,滤过率降低,血液中尿素氮升高。
如有异常,建议于肾内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血清肌酐
血清肌酐(Cr)女性参考值为44~97μmol/L,男性参考值为53~106μmol/L。
肌酐是肌肉肌酸的代谢产物,疾病初期一般不升高。当出现升高时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已出现障碍,若伴随临床症状时,则可能意味着肾功能已丢失50%以上。所以,一旦发现肌酐升高应及时就医。如果同时测定Cr与BUN,两者都升高,表示肾功能严重受损;若仅BUN升高,而Cr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为肾外因素引起的异常(不是肾脏本身出现问题)。
如有异常,建议于肾内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血尿酸
血尿酸(UA)男性参考值为208~428μmol/L,女性参考值为155~357μmol/L。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受饮食影响非常大,海鲜、肉类、豆类、酒精均会引起体内嘌呤含量升高,可演变为尿酸性肾病,所以高尿酸症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摄入。尿酸异常提示可能有痛风、肾脏疾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等情况。
如有异常,建议于肾内科、内分泌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二氧化碳结合力
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正常值为23~31mmol/L。
血浆CO2CP是反映血浆中碳酸氢盐浓度的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内酸碱平衡情况。肾病患者的CO2CP常低于正常数值,预示着体内处于酸性环境,需要配合药物积极治疗。
如有异常,建议于肾内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肾小球滤过率
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GFR)参考值为80~120ml/min,女性为90ml/min,男性为110~140ml/min,儿童为80~120ml/min。40岁以后每10年约减少10%。
GFR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最佳指标,与年龄、体重和性别等密切相关。临床上,依据GFR将慢性肾脏病(CKD)分为5期。CKD1期GFR≥90ml/(min·1.73m2),肾功能基本正常,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血尿、蛋白尿或肾脏形态、功能的轻微改变。CKD2期GFR为60~89ml/(min·1.73m2),轻度肾功能下降,患者可能伴有血尿、蛋白尿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已出现高血压等肾脏病并发症。CKD3期GFR为30~59ml/(min·1.73m2),中度肾功能受损,此期患者数量较多。CKD3期进一步分为3A期[GFR为45~59ml/(min·1.73m2)]和3B期[GFR为30~44ml/(min·1.73m2)],患者可能出现泡沫尿、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CKD4期GFR为15~29ml/(min·1.73m2),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严重症状。CKD5期GFR<15ml/(min·1.73m2),终末期肾病,肾功能已严重受损,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症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如有异常,建议于肾内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视黄醇结合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正常值为30~60mg/L。
测定尿RBP能早期发现肾小管的功能损害,并且RBP能灵敏反映肾近曲小管的损害程度。
RBP数值降低可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低蛋白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脏疾病(营养过剩性脂肪肝除外)、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感染、外伤等。
胱抑素C
胱抑素C(CysC)正常值为0.5~1.2mg/L。
当肾功能受损时,CysC在血液中的浓度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变化;肾衰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ysC在血液中的浓度可增加10多倍。
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失常时,会阻碍CysC在肾小管的吸收并迅速分解,使其在尿中的浓度增加100多倍。
如有异常,建议于肾内科寻求进一步诊断。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杨赓、冯龙主编的《一分钟看懂检验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