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萍
环硅酸锆钠是一种不可吸收的非聚合物无机粉末。该药物通过在胃肠道内与钾结合,增加粪便中钾的排泄量,从而降低胃肠道内游离钾的浓度,最终达到降低血钾水平的效果,是治疗慢性肾病高钾血症的常用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警惕其水肿等潜在副作用。通过科学监测、合理饮食管理以及及时的医患沟通,患者可以安全使用该药物,避免从“降钾”陷入“水肿”困境。
科学认识高钾血症
肾脏在调节人体钾代谢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常容易出现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是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最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一种电解质紊乱。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高钾血症通常无明显症状,偶尔伴随非特异性的心血管和神经肌肉症状,其严重性取决于血钾升高的程度和速度、是否存在其他电解质和代谢紊乱等。高钾血症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异位心律失常等。患者早期常有四肢及口周感觉麻木、极度疲乏、肌肉酸痛和肢体苍白湿冷的表现。严重者可影响到呼吸肌,甚至导致窒息。
服药后密切观察警惕水肿
环硅酸锆钠作为治疗慢性肾病高钾血症的常用药物,在胃肠道内释放钠离子,并通过离子交换结合钾离子。这些钠离子可能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钠水平升高。高钠状态会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促使肾脏重吸收水分,以维持渗透压平衡,从而引发体液潴留和水肿。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肾脏排钠能力下降,水肿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轻度水肿需及时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可以适当调整环硅酸锆钠的使用剂量;若水肿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改用聚苯乙烯磺酸钙等其他治疗高钾血症的药物。聚苯乙烯磺酸钙属于阳离子交换树脂药物,通过结肠中钙离子与钾离子的交换作用,减少钾离子的吸收,并促进其从粪便中排出。但该类药物可能引发便秘,高钙血症患者应禁用。患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促进排钠,但需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以防止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另外,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减少钠盐含量,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以减轻水钠潴留,从而缓解水肿症状。
注意事项应牢记
环硅酸锆钠在用于降钾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不适用于紧急情况 由于口服制剂难以实现快速降钾,环硅酸锆钠不适用于治疗危及生命的高钾血症的紧急情况。
液体混浊状态时服用 患者应将药物一次性倒入约45毫升的水中,并充分搅拌,在液体呈现混浊状态时服用。如果粉末出现沉淀,应再次搅拌,以确保服下所有药物。
动态调整服药剂量 在纠正阶段,患者服用的起始剂量为10克,每日3次,持续48小时,口服给药,用水冲服。在维持阶段,患者血钾水平恢复正常后,应确定本品预防高钾血症复发的最低有效剂量。建议起始剂量为每次5克,每日1次,可根据需要将剂量上调至每次10克,每日1次,或下调至每次5克,隔日1次,以维持正常的血钾水平。在维持治疗阶段,每日剂量不应超过10克。
(作者单位: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