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锅底料选得好,健康美味少不了

2025-04-12   04●健康中国   中国医药报  

火锅古称“古董羹”,历史悠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北京火锅、川渝火锅、冰煮羊火锅、酸汤火锅、菌子火锅和潮汕牛肉火锅等,因地域不同呈现多元特色。火锅底料是制作火锅的关键调味品,赋予火锅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随着社会发展和饮食文化融合,市面上火锅底料品种愈发丰富。正确认识和选购火锅底料,有助于饮食健康。

品类繁多,各具特点

火锅底料是以食用油脂、辣椒及辣椒制品、豆类及豆制品、肉类及肉制品、酱腌菜、酿造酱、香辛料、食用盐等部分或全部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食品添加剂,经预处理、炒制或熬制、包装等工艺制成的火锅汤底用调味品。

火锅底料可分为三类。固体火锅底料,常温下为固态,内容物不具有流动性,典型代表是牛油火锅底料。牛油火锅底料以牛油为主要油脂成分,经过熬制后凝固成型,通常能看到明显的油料分层以及各种香料。半固体火锅底料,常温下为半固态,内容物不具有流动性。比如清油火锅底料,以纯植物油为主要原料,油脂和水分含量较高,状态浓稠。液体火锅底料,常温下为液态,内容物可流动,比如很多菌汤火锅汤料会加工成液态,以便最大程度保留鲜味。

科学选购,合理保存

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特点,结合自身需求选购适合的预包装火锅底料,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认渠道、看标签 应到正规商超或电商平台购买,重点查看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配料表上的主要成分,依据个人需要选购合适大小包装的火锅底料。易过敏人群要注意查看过敏原信息。

辨辣度、合口味 喜欢麻辣口味的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辣度的麻辣型火锅底料,辣度一般分为特辣、中辣、微辣等,但要避免过辣引起肠道不适。

慎存储、保品质 应按照产品标签上的说明进行存放,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出现褪色、分层和油脂成分氧化等。有些番茄型和菌汤型底料含水量高,开封后应尽快食用,以免发霉。

巧手调和,乐享美味

根据制作原材料的不同,火锅底料从风味上大致可分为六类。①麻辣型:以辣椒、花椒、豆瓣等为主要调味料,味道麻辣鲜香。②清汤型:以鸡、猪骨、牛骨等为原料熬制,味道清淡。③奶汤型:以羊肉、鸡肉、猪肚、猪骨等为原料熬制,汤色奶白、味道浓厚。④菌汤型:采用多种菌类熬制,菌香浓郁、营养丰富。⑤酸汤型:以番茄、酸浆水等为主要原料熬制,具有浓郁的番茄风味或地方特色风味,如海南糟粕醋、贵州酸汤等。⑥海鲜型:采用虾、蟹、贝和鱼类等多种海鲜进行熬制,具有海鲜风味。

制作火锅时,首先在锅中加入火锅底料,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葱姜蒜等配料,再倒入适量清水或高汤煮开,然后涮烫各种食材,如新鲜牛羊肉、海鲜、蔬菜、丸子等。煮熟后的食材可蘸麻酱、干碟和香油碟等特色蘸料,味道更佳。

火锅底料除用于制作火锅,还有多种食用方式。比如,火锅底料可用于家常炖菜,如红烧肉、麻辣水煮鱼、水煮肉片、麻辣豆腐、番茄炖牛腩等;炒菜调味,如干锅虾、干锅鸡、麻辣炒虾、菌菇炒肉等;拌面拌饭,如麻辣拌面、番茄拌饭、手抓饭等;自制酱料,如麻辣酱、番茄酱等。同时,火锅底料也可作为煮汤底料,如制作麻辣鱼汤、胡辣汤、鸡汤等。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