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走基层 践行“四力”在路上】解密现场检查 讲好药监故事

2025-02-18   02●综合   中国医药报  

开栏的话

开年之际,中国医药报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精心策划选题,安排采编人员赴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吉林、四川、广西9省(区、市)走访采写。采访围绕见证新动能,展现业界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温暖进万家,体现相关政策为民排忧解难;山乡新画卷,走到田间地头和中药流通、生产企业,看地方中药材产业发展如何托起百姓更加富足的新生活;筑牢安全防线,记录药监人员节前监督检查的经历……致敬所有奋斗者!

通过“新春走基层”,本报记者增强了“四力”,他们扎实的采访,呈现了轻盈欢快的年味儿和医药行业热气腾腾的发展活力。在“新春走基层”中,记者们展现了媒体人的担当,向他们致敬!

最美风景在基层,最生动的故事也在基层。今日起,本版刊发本报部分记者“新春走基层”采访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郭婷

2025年是我做记者的第七年,却是我第一次回家乡采写“新春走基层”稿件。这次经历不仅令我收获了新体验,也让我对现场采访和写稿有了更深的思考。

1月15日,我有幸跟随山西省药监局第二检查分局的药品检查员,深入药企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安全风险排查。作为记者,我全程观察、采访并记录,撰写了《走,跟随药品检查员去检查》一文。该稿件于1月22日在“中国医药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端发布,于1月25日在《中国医药报》头版刊登(标题为《药监人的“年味儿”是坚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践行“四力”,“脚力”是基础。“新春走基层”一定要深入基层,走进企业,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为从业近7年的“老记者”,我去过多家企业,但这还是第一次到企业全程参与药监部门的节前检查,让我有了很多新体验。1月15日一早,在跟随检查组前往药企的车上,我听到检查员们仍在热烈交流工作,讨论此次检查的准备;在企业车间,我看到检查员在大型设备间、冷库等各种环境中都仔细查看、询问企业人员;在会议室内,我看到检查员仔细翻阅一摞摞产品质量年度回顾报告、批生产记录等纸质材料。

践行“四力”,“眼力”是关键。在采访和写稿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在现场要观察细致的重要性。在药企的104车间,我听到了大型发酵罐体运转的轰鸣声,看到了监管人员如何提高嗓门,详细询问企业人员关于发酵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并关注到企业如何回应。这一场景也在后续写稿中作为一个重点场景,着重进行描写。

践行“四力”,“脑力”是核心。“新春走基层”稿件只有1000多字,而一整天近8个小时的检查包含首次会、各个车间检查、系统文件查看、末次会等多项内容,写稿时不能全部写到,需要挑选素材突出重点场景,详略得当。

践行“四力”,“笔力”不可少。一篇好的稿件不仅要有好的内容和思想,还要有好的形式和表达。“新春走基层”稿件需要把检查员专业的检查内容,用更加生动、形象、易懂的语言描述出“画面感”,让更多非药品专业领域的读者看到看懂。而提升“笔力”非一日之功,这是一个长期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在写作方面,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在平日不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一篇篇稿件磨炼出“笔力”功夫。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虽已结束,但它留给我的思考和启示却是长久的。在平日的采访工作中,我将更多深入基层、去到现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采访技巧;更加注重思考和分析,挖掘更多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事件。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