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①为第四届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标准与学术成果发布现场。

图②为徐保平教授汇报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新成果。

图③为马融教授介绍《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流感/发热临床应用指南》制定与研究证据遴选情况。第四届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供图
□ 本报实习记者 常锐博
近日,第四届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大会“新标准·新范式·新研究”成果发布环节,宝贝港湾“儿童发热规范诊疗与家庭照护促进计划”(以下简称促进计划)示范研究成果正式亮相,为儿童发热的规范化诊疗和家庭照护带来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解决方案。
促进计划由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联合多家机构和爱心企业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旨在推动儿童发热诊疗及家庭照护的规范化,并发挥中医药在儿童发热防治中的独特优势。
儿童发热临床用药需求亟待满足
发热是儿科医生及患儿家长最常面对的儿科临床症状之一。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儿童发热存在许多未被满足的临床用药需求。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融教授在会上介绍,许多家长在面对儿童发热时,常因缺乏用药知识或科学用药指导,盲目采取不当的治疗方法,如过度使用抗菌药或退烧药等。这种做法可能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药物滥用等问题。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在儿童发热诊疗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基层医生可能缺乏专业的儿科知识和临床经验,过度使用抗菌药、激素等进行治疗。
此外,市场上的儿童药物种类也相对匮乏,尤其是针对儿童发热的药物。一些药物虽然标明可用于儿童,但往往缺乏专门针对儿童的用药标准和剂量指导。这使得家长在使用时难以准确掌握剂量,容易引发用药不当等问题。同时,考虑到儿童普遍对药物口感要求较高,如何有效提升儿童在用药时的依从性,成为儿童发热药物领域一个亟待攻克的重要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联合多家学术机构启动制定《儿童急性发热中西医联合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和《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流感临床实践指南》。同时,促进计划遴选了部分临床常用中药,组织并推动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以期为儿童常见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循证依据,并探索西药退热药与中成药合理联用方案。
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发布
在大会成果发布环节,马融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徐保平教授、云南中医药大学熊磊教授,分别对小儿风热清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银胡感冒散和蓝芩口服液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
银胡感冒散是首个进入促进计划研究项目、具有壮医药特色的外用药。2021年,由徐保平教授和广东省中医院许尤佳教授牵头,银胡感冒散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真实世界研究正式启动。该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为领衔单位,全国22家三甲医院参研,纳入9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样本,经过3年的深入研究,获得了银胡感冒散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支持。
徐保平代表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在会上公布了银胡感冒散研究成果,她介绍:“研究显示,银胡感冒散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化药治疗组,该药物可更快退热,明显改善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咯痰、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等症状,更适用于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单独使用银胡感冒散,儿童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红肿痛、咳嗽、咯痰、哭闹不安等单项症状的第3天和第5天消失率,均高于化药治疗组。该药物尤其适用于解热镇痛药过敏者、无法口服用药者以及布洛芬治疗3天仍不退热者。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银胡感冒散单用组和非暴露组(常规化药组),联合治疗组在提高痊愈率、缩短病程和发热过程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更为显著。对于第3天、第5天痊愈率来说,联合治疗组>银胡感冒散单用组>常规化药组。联合治疗组退热效果佳;在改善咳嗽、咯痰症状等方面也具有优势,解决了部分患儿因常规治疗而咳嗽痰多、迁延不愈的问题。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证实,银胡感冒散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贴敷部位的瘙痒,但停药后瘙痒症状随即消失。
外治法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
“银胡感冒散为儿童发热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外用治疗方案。”徐保平表示。
中医素有良医不废外治之说。中药外治法就是将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工和处理后,敷(贴)于患处或穴位的一种方法。药物通过表皮吸收进入血液,内达脏腑,或循经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儿童肌肤柔嫩,脏气清灵,采用中医外治法通常能够迅速发挥药物作用,是对内服药物的重要补充。
儿童往往因药物口感不佳等原因而出现用药依从性较低的情况。外用药物则能够巧妙规避这一问题,显著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此外,外用药物还能有效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降低联合用药可能带来的风险,方便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更重要的是,在给药剂量上,外用药物剂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便于精确控制用药量,同时也能够解决低龄儿童因吐药而造成剂量不准确的问题。
银胡感冒散是一种由药油和药粉组成的散剂外贴,其配方是在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的经典方剂银翘散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加减调整,加入广西壮族药材岗松和大叶桉叶而来。使用时,要将药油倒在中药粉包上,贴敷于患儿肚脐或大椎穴。通过经皮给药途径,避免口服药物可能带来的肝肾负担和胃肠道反应,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为低龄儿童口服药物困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银胡感冒散有望为中医儿科外治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为推动中西融合儿童健康事业发展、保障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贡献积极力量。”徐保平在会上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