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冬腊月话养生

2025-01-04   03●健康中国   中国医药报  

□ 钟睿康

寒冬腊月,即是指春节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它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养生智慧。寒冬腊月,大自然进入一个静谧而深沉的状态,寒风凛冽,木叶凋零,万物收藏,人体也需要顺应季节变化,调整养生策略。

腊月习俗知多少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腊月作为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份,承载着辞旧迎新的意义。南北方居民在饮食、活动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共同构筑了丰富多彩的腊月文化。

在南方,腊月是食补的好时节。人们相信,冬季进补能够增强体质,抵御严寒。因此,各种滋补食材纷纷登场,如羊肉、牛肉等,人们将这些食材与红枣、枸杞子、当归等搭配,炖煮成一道道美味的滋补佳肴。广东地区的打边炉更是将这一习俗发挥到了极致,打边炉实际上就是吃火锅,一家人围炉而坐,热气腾腾,暖意融融。除了食补,南方的腊月还充满了年味。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腌制腊肉、香肠,制作年糕、汤圆,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准备美食。而在北方,腊月间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莫过于饺子了。饺子是每逢年节北方地区最不能缺少的食物。在冬至、小年、春节,北方人都会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寓意着团圆和幸福。此外,腊八蒜、血肠、咸肉等,都是北方地区腊月餐桌上的常见美食。

北方地区的小年通常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会祭灶王爷,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同时,北方人还会进行大扫除,清洗衣物、锅瓢,以整洁的环境迎接新春。而南方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人们同样也会祭灶王爷和进行大扫除。不过在南方,小年这天还有吃年糕的习俗,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节节高;还有人会吃甘蔗,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适当运动暖身心

腊月之后,随着气温进一步降低,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容易感到寒冷和疲乏。此时,适当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缓解压力,愉悦心情。适合腊月间进行的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慢跑 慢跑是一种老少皆宜、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在寒冷的腊月,慢跑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心肺耐力,增强心脏泵血功能和肺部气体交换能力,从而降低患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最好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进行慢跑,既能享受阳光带来的温暖,又能避免早晚气温过低对身体的伤害。我们在运动时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负担。进行户外运动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并在运动前适当进行热身活动,帮助增加肌肉弹性,避免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喝过冷的饮品以免刺激胃肠道。

瑜伽 瑜伽是一种结合身体锻炼、呼吸控制和冥想的运动方式。瑜伽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同时,瑜伽中的许多体式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柔韧性。对于长时间坐在办公室或缺乏运动的人来说,瑜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锻炼方式。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拳术,特点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连贯,适合各年龄段人群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还能使内心更加平静、精神更加专注,使呼吸调畅、气血调和,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导引术 导引术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养生健身方法,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调理身体。在腊月间,人们可以选择在室内练习导引术,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还能帮助缓解压力、安定心神,使身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是增强肌肉力量和提高耐力的有效方法。进行力量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加速脂肪燃烧,塑造健康体型,还能够刺激骨骼,提高骨细胞的活跃度,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我们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力量训练项目,如举哑铃或杠铃、进行引体向上等。

滑雪 滑雪是一项冬季特有的运动。在雪场上飞驰而下,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速度与激情的碰撞,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抗寒能力。滑雪时,全身肌肉都在参与运动,特别是腿部和腰部的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需要注意的是,滑雪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初学者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中医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冬季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我们要顺应自然界规律,注重养藏。养藏的关键在于保护阳气,避免阳气过度耗散。

调整饮食 寒冬腊月,气温骤降,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适当食用一些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核桃、红枣等,能够温补阳气、驱散寒邪、增强体质,但要遵循适量原则,避免过度进补加重身体负担。注重饮食搭配,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还应避免食用过于寒凉和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腊月推荐食谱有羊肉炖萝卜汤、土豆炖牛腩、板栗炖鸡、当归生姜羊肉汤、红枣山药核桃饮等。

规律作息 《黄帝内经》中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句话告诉我们,冬季养生要早睡晚起,涵养阳气,顺应自然界阳气收藏的趋势。同时,还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耗伤正气。

调畅情志 寒冬腊月,夜长日短,万物凋零,容易引发人们的负面情绪,如抑郁、悲伤、焦虑等。情志活动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息息相关,过度的情志波动会直接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寒冬腊月尤其要注重调畅情志。我们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释放压力,多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分享内心感受。

中医艾灸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在寒冬腊月,如果身体出现手脚冰凉、关节疼痛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艾灸来缓解症状。中医多选择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次艾灸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值得注意的是,艾灸时应避免烫伤皮肤,注意安全。

热水泡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坚持热水泡脚,既能缓解疲劳,还能驱除寒冷,促进新陈代谢。同时,配合按摩脚底穴位,如涌泉穴等,可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