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俊强 刘学贵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安徽省药监局坚持“三个面向”,努力增强药品安全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用普法新成效持续提升药品监管法治工作水平。
面向执法人员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突出关键少数。实行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讲法,安徽省药监局主要负责人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重点问题,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讲授专题法治课;认真落实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将国家法律法规、党内法规纳入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清单,促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监管工作的能力。
拓展培训内容和方式。丰富法治培训内容,严格落实《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累计举办28期机关干部大讲堂。持续加强监管人员培训,要求全省药品监管人员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法律法规与业务知识培训;举办涵盖审评审批、现场检查、抽查检验、执法办案等药品监管全过程的系列培训班,2021年至2024年12月,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3期。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2022年9月,建立全省药品监管系统法治交流互鉴平台,截至2024年12月,共发布政策资讯31篇、典型案例剖析29例、交流研讨信息25篇,促进形成“一地有难题,全省齐参与”“一地有经验,全省共学习”的快速交流机制。
面向行政相对人 增强知法守法意识
聚焦企业主体责任,提供普法服务。2021年底,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清单》。该清单涵盖资质许可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储存和运输、制度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义务性、禁止性条款,共梳理企业主体责任191项。通过“清单式告知”方式,突出全面提醒、细节提醒,使行政相对人可按图索骥。
聚焦执法全过程,规范行政指导行为。2023年9月,出台《安徽省药品监管领域行政指导规则》,建立涵盖行政审批、日常监管、案件查办等环节的行政指导机制,规范全省药品监管领域行政指导,提高行政效能;2024年8月,印发《关于在药品监管全过程开展实时普法工作的通知》,明确审评审批、现场检查、抽查检验、执法办案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的普法要求,形成实时普法“指南书”,促进普法与监管一体推进,为开展实时普法提供精准化路径。
聚焦亲商助企,探索服务企业新路径。制定《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涉企政策制定工作指引》,规范行政相对人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强制性要求,以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提升行政相对人对药品监管政策法规的知晓度、参与度;针对行政相对人遇到的共性问题,持续推进“药企政策我来答”“药械创新我来帮”活动,开通为企服务“政策超市”,线上为医药企业解读各类惠企政策。
面向社会公众 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加强宣传推广。以贴近群众生活为重点,大力推广“安安”“徽徽”科普普法宣传品牌,努力增强药品安全科普形象的公众认可度;以生活中的药品安全常识为重点,制作30余部药品科普普法视频,在地铁、公交汽车等公共场所播放,营造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突出品牌引领。推动将全省药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写入2023年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若干措施》,并纳入省药监局第八个五年规划持续推进;指导滁州市市场监管局创建国家药监局药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塑造“基地化、实景式”法治宣传教育品牌。该基地2022年底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强化指导协调。加强省级统筹指导,制定省级药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验收标准,设置基地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经费保障等6项指标,实现基地建设有规可依;将衡量“三个面向”的核心指标设为开放式指标,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整合资源、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常态运行,创造性开展药品法治宣传工作;指导推广黄山市徽州区市场监管局借助应急广播大喇叭向群众宣传药品安全知识、广德市市场监管局利用城市户外显示屏定期播放药品法律法规知识视频、金寨县基层市场监管所与所在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展药品安全知识“走乡村、进农户”活动等做法,进一步提升普法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