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①:2024年5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天平(前排右四),国家药监局高级研修学院副院长房军(前排右三),与北疆药监培训参训学员在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车间内交流学习。

图②:2024年9月11日,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开展的“稽查执法沉浸式集训营”中,国家药监局高级研修学院特聘专家杨占新(右二)正在为参训学员答疑解惑,针对稽查执法工作的办案技巧对学员进行指导。


图③、 图④: 2024年8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药监局在北京商务会馆举行的2024年自治区级药品流通检查员能力过关培训班上,授课老师与学员们在进行GSP现场检查技巧、GSP(零售)重点条款检查案例等案例研讨教学。 本报记者 王晓冬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内蒙古自治区药监局提供
□ 本报记者 王晓冬
8月21日晚上8点,北京南二环依旧车水马龙,临街的北京商务会馆二层会议室灯火通明。
“对第二组学员的案例分析,我们第三组还有补充意见。”
会议室里,50多名身着蓝色执法制服的学员分成6组,围桌而坐。白天他们一直在这里学习,此时依然身板笔直,精气神儿十足,每个人都在仔细查找检查案例还藏着哪些培训老师精心设计的“坑”。
随着夜色渐浓,讨论也愈发深入……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讨论,自2022年8月以来,“席卷”了内蒙古自治区全部12个盟市,线上、线下有2.4万人次“卷”入其中,“欲罢不能”。两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药监局(以下简称内蒙古药监局)精心打磨“北疆药监培训”品牌,锻造英才,取得显著成效。
越严管越“上瘾”
“好久没去呼和浩特了,正好有培训机会,课后我去找大学同学聊聊天,放松一下。”2023年3月的一天,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管局化妆品监管科科长李玉娥得知,自己将要参加为期5天的全区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培训班,她和家人美滋滋地说道。
报到那天,北疆药监培训办公室主任李玉贞宣布 “三严”纪律——严格管理、严格考试、严格通报。其中,仅严格管理就包括全封闭管理、每日军训、严格签到签退、课堂巡查抓拍等。
70后的李玉娥当时没往心里去。参加工作20多年,她参加过很多培训,都比较轻松,“培训是给紧绷的工作神经一个放松的机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福利待遇”。
李玉娥怎么都没想到,这次培训却“变了调调”。自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直到培训结束,她就再没有迈出过培训基地的大门,别说课后见朋友,就连晚上都有课程安排。
乌海市市场监管局医疗器械科科长赵姝说:“我第一次参加北疆药监培训时,也以为和以前一样,能借机放松一下,没想到竟是‘苦差’!”
这次培训有多苦呢?赵姝逐一列举。
“上课想偷看手机?手机被锁进柜子里。”
“想缺课干点其他事?每个人有桌牌,如果人没来,巡查老师就给桌牌拍照,两次就算旷课,还会通报给单位。”
“想出大门到外面?必须有班主任和培训办负责人两人签字才放行,而且上课要求穿执法制服,这身制服去哪儿都不方便。”
学员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到课堂上。李玉娥回忆起第一天下午上课时,她犯困要打盹儿的那一刻。“眼睛刚眯个缝儿,巡查老师就径直走过来,眼睛直盯着我看。哎呀,可把我吓坏了,工作这么多年,还没受过这样的‘待遇’!”
偷看手机不行,缺席不行,打盹儿不行,晚上早点睡觉总行了吧?
从培训第一天开始,晚上9点半是固定的下课时间,有时还会因为学员讨论激烈而拖堂到晚上10点左右。“穿着制服坐了一整天,真有点儿扛不住,想赶紧躺下。不过,躺下也不踏实,早上7点半必须出早操。” 培训班也给巴彦淖尔市市场监管局药化流通科副科长任冉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任冉想起出早操的那一幕:“我的班主任是自治区药监局封迅处长。一大早,就远远地看见封处长一头白发站在操场,等着和大家一起出操,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不早起。”
每天与学员们早起晚回一起学习的还有内蒙古药监局相关业务处处长。处长们的表率作用润物细无声,学员们的注意力都调整到课堂上。“上课纪律这么严格,考试一定会简单一点儿。”很多学员这么想。
但是严格的考试规定打破了学员们的“幻想”,不允许带手机,隔桌而坐,闭卷考试,还分AB卷,想抄别人答案都没有机会。同时,培训表现和考试成绩在全自治区范围内通报。
出发前美滋滋的李玉娥,被逼得“眼睛都不敢眨”地苦学了5天,回家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参加北疆药监培训太累了!”
然而,看到成绩通报的那一刻,李玉娥又来了精神。“居然有人没有通过考试,我的成绩还不错,看来只要课堂认真听,多动脑筋,药品监管业务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啥时候能再参加提升班的培训?”
冒出这个想法时,李玉娥自己也吓一跳。她和通过考核的赵姝、任冉更盼望进京学习,“听说很多老师来自国家药监局、中央党校、北京的高校,听这样高水平的课,可以说是一次思想洗礼。”
为了更好地实现培训成效与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的互促共进,内蒙古药监局首次将药品检查员纳入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范围,打通药监专业技术干部职称晋升通道,将检查员参加培训情况、层级评定与职称评审相结合,不断完善检查员培养体系。加入“我要学”大军的人越来越多,北疆药监培训的口碑在基层一炮打响。
越“走心”越创新
今年4月21日,北疆药监培训组织的一期特殊培训班在浙江大学开班了,学员是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卫生健康委的相关领导,以及各盟市、旗县(市区)分管药品监管部门的领导和各盟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专题讲座,国家药监局高级研修学院(以下简称高研院)院长段慧萍作动员讲话。此外,培训班还邀请了浙江省药监局局长王状武为学员讲授浙江省在药品监管现代化实践中的先进经验。
学员们还走出教室,赴城市大脑“数智杭州”应用场景和中国医药港参观,现场观摩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实际,深入思考内蒙古自治区医药产业发展及监管现代化的路径和举措。此次培训被高研院确定为全国落实药品安全属地责任示范班。
今年5月7日至12日,北疆药监培训又尝试另一种模式——48名自治区级药品生产检查员,走进国家药品检查员实训基地扬子江药业集团,进行为期6天的沉浸式实操培训。
来自上海、江苏的4名资深药品生产检查员被特邀到培训班担任组长,手把手现场指导教学。
内蒙古药监局药品生产监管处处长臧红梅说:“组长们每天被咱们学员‘十万个为什么’包围,感叹内蒙古学员是他们见过学习热情最足的学员!”
内蒙古药监局第一检查分局的郭唯说:“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扬子江药业先进的设施设备、严谨的管理流程以及带教老师检查时的全局思维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像突然开了窍一般,对GMP检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现在在检查中,我会更加注重从整体出发,能够更准确、全面地把握关键点,关注系统风险,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今年8月22日,北疆药监培训的学员又来到北京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参观。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查中心的药品检查员李志华是现场提问最多的人,她将这种实地培训赞誉为“满汉全席”,“培训实现了知识掌握由扁平化向立体化转变”。
内蒙古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天平表示,这些跨区域培训班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高研院的悉心指导。高研院以其专业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培训经验,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反复研判。我们双方在师资培养、药品监管队伍培训、行政相对人培训、师资及试题资源共享等多方面有着很好的合作经验,已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徐天平说,内蒙古药监局通过与高研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先进省级药监局、高校和龙头企业等多方协作,开创了协同培训新模式,实现了精准、协同、高效、质优的培训目标。
北疆药监培训注重创新,还体现在机制方面。内蒙古药监局专门成立了教育培训办公室,由4人组成,专职从事培训工作,由局长直接分管,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在培训组织方面,为解决基层市场监管人员专业性不强、培训经费困难问题,北疆药监培训打破条条框框,走出教室、深入基层,把培训老师送到学员身边,让学员“点菜谱”,培训老师因材施教,学员点什么老师就讲什么。内蒙古药监局的送教讲师团走遍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
“今年初,我们向自治区药监局反馈了实际工作中最迫切需要培训的内容,没想到,北疆药监培训真的是完全按照我们的需求设置了课程,邀请了专家,把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送到身边。” 3月22日,乌兰察布市市场监管局药品化妆品监管科科长岳海生听完课后很满意。
乌兰察布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朱彦军感慨道:“北疆药监培训还帮助我们解决了专家住宿、授课费用,充分体现了自治区药监局对提升全区药品监管队伍能力素质的重视,更倾注了对我们基层干部的关心关怀。”
今年8月7日,北疆药监培训继续送教到基层,高研院相关人员也一同走进赤峰市,将检查员学习教材送到基层监管人员手中。从260公里外赶来的巴林左旗市场监管局药化流通监管股股长孙立忠对此赞不绝口:“切实解决了基层培训经费紧张、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我们基层把这种做法叫做‘吃到细粮’啦!”
今年北疆药监培训持续输出“创新”。如,利用新媒体,对重点知识配以动画效果展示,打破传统网课枯燥灌输的瓶颈,让学员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有更强的参与感和挑战性。
北疆药监培训管理平台也有创新动作,从在线报名、考勤打卡、学习评估、自学自测、结业考试到合影及证书下载,力争全流程实现信息化及可追溯。目前,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越精雕越“成器”
“杨老师,我们包头市市场监管局点了您的‘将’,想请您半天时间讲化妆品监管、半天时间讲药品网络监管。”
“杨老师,这是我们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管局收集上来的药品监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请围绕这些内容做好授课准备,并给学员答疑。”
今年以来,北疆药监培训给杨占新老师提出了各种新要求,从课程内容设计、课件制作、考试出题到讲课模式,都要求精益求精。
杨占新是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法规处原处长、高研院特聘专家,讲课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自2006年开始,杨占新就给内蒙古药监人员讲课,“说心里话,18年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培训模式,这对备课质量提出了高要求,你不可能拿着同一个讲课模板从东部讲到西部,每个盟市都要实打实地单独备课”。
为精准送教的培训模式备课,很累,但当杨占新亲眼见证学员成长时,那种喜悦之情化解了这一切。
最初,杨占新讲课时只能从最简单的药品批准文号格式的含义讲起;慢慢地,学员提出了解读药品检验报告书的需求;后来,又深入到更加细节、更具有挑战性的行政处罚取证问题的讲解。
“举报人拿着自己写的纸条买酸枣仁,认为商家售卖的是理枣仁,这种情况怎么处理?”一位县级市场监管局的监管人员在微信上给杨占新发来询问。
“我们这里要召开全国运动会,兴奋剂药品监管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一位市级市场监管局的科长给杨占新打来电话咨询……
“对比学员询问的问题,我不但能感受到他们的能力水平在突飞猛进,也明显感受到监管工作的深入和大家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因为学员问的问题与工作实践有着紧密关联性,问的问题越多、越深,越说明监管逐步进入了深水区。”杨占新说。
杨占新为越来越多的学员能提出越来越深刻的问题感到高兴,讲起课来激情迸发、互动热烈。有一次,杨占新正讲在兴头上,忽然停电,教室里一片漆黑,学员们不仅没散场,有人还找到手机,打开手电筒功能,教室闪烁着渴望知识的点点“星光”。
北疆药监培训对授课内容“精雕”,对授课老师也是“精选”,要求培训老师都是像杨占新一样的资深专家,许多老师更是由高研院进行评估和推荐的,为的就是“尽一切努力达到最优培训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徐天平说,在目前药品监管任务日益繁重,对技术水平、执法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政府人员编制压缩的背景下,教育培训对提升药监队伍能力素质至关重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疆药监培训经费逐年增加,2022年投入经费163万元,2023年达258万元,2024年已达324万元,目标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药品监管干部队伍。
严明有序的培训纪律、创新求实的教学模式、百学不厌的学习氛围,使一个个“小荷”露出尖尖角。
在全区首届中药炮制工(蒙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内蒙古药监局3名年轻干部凭借优秀的专业能力跻身全区前5名。近两年,内蒙古自治区已有国家药品检查员22名、自治区级检查员入库10个序列416人,自治区药品稽查执法骨干备选人员库入库93人。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闯过北疆药监培训一道道“难关”的学员,成为了内蒙古药品监管的中坚力量,他们推动基层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蓬勃发展,推动市县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试点建设稳步向前。如今,内蒙古自治区已有基层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试点单位12家,药品监管网络持续向下延伸。内蒙古自治区药品、化妆品实验室资质认定参数扩项至790项,876个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参数通过国家资质认定,越来越多的专业监管人才带动了内蒙古自治区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培训带来的这些变化,年轻的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市场监管局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陈鲁豫并没有察觉到。1997年出生的他,经过几轮北疆药监培训,很快成长为呼伦贝尔市下辖各市县药品监管工作互查组组长。
“北疆药监培训让我仿佛回到高中时期,严格管理使我受益良多。要不是你们说起过去培训是什么样子,我以为药监培训从来就是这样子呢!”陈鲁豫说道。
徐天平高兴地说,仅仅两年多时间,北疆药监培训狠抓“一创三严”(即创新培训方式、严格管理、严格考试、严格通报),严学风引领硬作风,为年轻一代药监人“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培训是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是高素质专业化药监人员的成长平台,它给了内蒙古药监人驰骋药品安全领域的信心与勇气。始自2022年8月的北疆药监培训,相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小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从优到强”大目标,全面推动内蒙古药监系统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