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创新技术为驱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哈药ZHI造”赋能哈药集团高质量发展

2024-10-10   05●奋力开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黑龙江专刊   中国医药报  

图为哈药集团办公楼外景。

图为哈药集团小蓝瓶灌装、包装自动化生产线一角。

图为哈药集团质检员正在进行无菌取样。

图为哈药集团工作人员在口服制剂化验室做化验。

8月的哈尔滨,舒适清凉。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药集团)下属企业三精制药口服液一车间改造现场却是一派火热景象:数字化升级建设已接近尾声,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自动灭菌周转系统、自动灯检机、高速贴标机等设备。

“数字化升级完成后,该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将得到提高,实现产品灌装至成品码垛全流程自动化联线,优化生产环境,确保产品稳定生产,降低产品混淆及差错风险。”哈药集团副总裁夏继成介绍,集团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布局,努力以创新技术为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哈药集团成立于1991年,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也是黑龙江省首家上市公司。经过30余年的发展,从“哈药制造”的打牢基础,到“哈药质造”的品质保证,再到“哈药智造”的转型升级,哈药集团正坚定不移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 本报记者 李易真

哈药制造 筑牢“底座优势”

作为黑龙江省老牌医药企业,哈药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其前身是由原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下属31家国企组建成立的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哈药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医药工业基础。

多年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良好的品牌建设筑牢了哈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底座优势”。

据悉,哈药集团旗下拥有哈药总厂、三精制药、哈药六厂等10家工业企业,同时打造了抗生素原料及制剂生产基地、生物原料及制剂生产基地、儿药生产基地、口服液体制剂生产基地、原料药及固体制剂生产基地、口服固体制剂及保健食品生产基地、中药生产基地、玻璃包装制品生产基地等八大工业制造基地,实现了覆盖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目前,哈药集团下属各工业企业的生产线涵盖胶囊剂、片剂、口服液、颗粒剂、粉针剂、注射剂等多种剂型。”哈药集团生产运营部总监安伟告诉记者。

哈药集团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凭借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丰富的产品线,哈药集团拥有1802个药品批文和123个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文号,其中独家药品69个,在产在销的196个品规进入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核心产品双黄连口服液、拉西地平片、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以及补钙补锌系列营养补充剂在各自同类产品中均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在多年的品牌建设过程中,哈药集团始终踩着时代的鼓点前进。

20世纪90年代起,“蓝瓶的钙,好喝的钙”“它含钙高,一片顶过去五片”等深入人心的广告语通过央视及各大地方卫视迅速传遍全国,打造了“哈药”“三精”“世一堂”“盖中盖”“护彤”等耳熟能详的品牌,为哈药集团构建了强大的品牌“护城河”。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哈药集团迅速调整品牌建设策略,搭建了包括品牌战略白皮书在内的品牌管理体系,逐步明晰母子品牌定位,打造品牌矩阵,完善传播体系,加强对旗下各子品牌的有序管理。

“从今年开始,我们尝试实施品牌战略引领产品营销策略,通过强化品牌建设、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媒体互动等方式,重新唤醒哈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记忆,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品牌价值。”哈药集团品牌与公共关系部总监高磊说道。

今年初,“尔滨”火爆出圈。哈药六厂版画博物馆因华丽的外观和浓厚的欧式风格被誉为“东方卢浮宫”,“翻红”成备受瞩目的旅游打卡地。哈药集团顺势而为,开放该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至今已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单日接待游客最高数量达2.6万人次。

今年8月,哈药集团与中国交通广播共同举办“我是小主播”活动,将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和活动理念深度融合,积极践行“关爱儿童、关注健康”的理念。

高磊表示,作为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官方非独家供应商,哈药集团将与组委会紧密合作,策划开展一系列积极健康的活动,为赛事添彩,为哈尔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助力,为冬季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哈药质造 提供品质保证

药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兴企之本、强企之策。

“哈药集团始终将药品质量放在首位,以高标准、严要求进行全方位产品质量管控和服务品质管理,不断精进质量管理模式。”作为哈药集团的老员工,刘秋丽已在质检岗位坚守30余年,从一名工艺质检员成长为质量与制造技术部总监,负责整个集团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

据刘秋丽介绍,哈药集团建立了从产品研发、生产到上市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并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外部审计及抽检。

2020年底,按照哈药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哈药总厂和哈药六厂进行搬迁,并重新规划调整产能布局。为确保搬迁过程合法合规,哈药集团主动向黑龙江省药监局寻求帮助,请监管人员在设备转移、产品地址变更等环节进行监督指导。搬迁过程中,黑龙江省药监局对哈药集团进行了60多次现场检查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在双方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哈药总厂和哈药六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

2022年是哈药集团的专业技能提升年。该集团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根据质量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订专业技能提升方案,并将质量管控环节要求梳理成册分发给质量技术人员,供他们学习;进行考核后,最终根据成绩进行奖惩。目前,专业技能提升考试已成为哈药集团考核质量技术人员的常态化机制,2023年整体考核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80%以上。

在夏继成看来,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只是为了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想要加速起跑还需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提高仿制药质量。

“截至8月份,今年哈药集团共有4个药品通过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分别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和注射用青霉素钠。目前,还有多个仿制药产品已经进入审评阶段。”哈药集团科研管理部总监黄宇红说。

在大力开发中药、生物药、仿制药的同时,哈药集团尤其注重推进有技术壁垒的仿制药研究。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我们聚焦心脑血管、消化代谢、呼吸系统、抗感染、抗肿瘤等主要疾病领域,大力实施中药、生物药、化学药等新产品开发,力争研发出具有成本竞争力或技术差异化优势的仿制药品种,不断更新迭代产品,巩固品牌地位,为医药行业创造更多价值。”黄宇红介绍,哈药集团储备了丰富的在研项目,覆盖化学药、生物制剂、中药、医疗器械等多个品类。同时,哈药集团还搭建了化药原料连续流研发技术、缓控释制剂技术、包衣掩味技术等技术平台,努力推动集团产品迭代升级。

此外,哈药集团还积极布局创新药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开发。

想要创新,就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近10年,哈药集团每年的研发投入均超亿元,并先后建立了药物研究院、新药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生物研究院和中药研究院,再加上科研管理部,搭建起“五院一部”的多元化研发体系,以实现多领域创新产品的持续输出。夏继成表示:“哈药集团将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推进从‘仿创结合、以仿为主’向‘仿创结合、以创为主’的转化”。

筑好巢,引金凤。为了吸引更多专业的研发人员,哈药集团完善招聘甄选体系,以内部选拔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人才供应链,并强化内部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培育公司自有人才梯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同时,哈药集团通过薪酬激励体系的落地实施,实现了薪酬与绩效联动,强化了对高绩效员工的激励作用。

哈药智造 焕发数字“新生”

在一个宽敞明亮的智能生产车间内,几名技术人员通过显示屏实时监测生产数据;一排排蓝色小药瓶站在传送带上,经过机械臂灵活的辗转腾挪,完成了洗盖、洗瓶、烘干、灌装、灭菌、灯检、贴标、装盒、扫码、装箱等十余道工序……

“这是三精制药口服液二车间的药品生产线,主要生产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钙铁锌口服液和双黄连口服液。”三精制药总经理谢英新介绍,哈药集团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2021年以三精制药为试点进行数字化改造。

据悉,该生产线不仅在智能化设备方面进行升级,应用于产品生产全过程,还搭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使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现了可视化看板展示、主控中心查询、部分设备反控三大功能。

“智能化设备的赋能是多方面的,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产品质量。”谢英新解释道,如在生产过程中产量趋势和标准模式出现偏离时,技术人员可根据实时采集的生产数据,及时分析原因并快速做出相应的技术调整,这样可以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的合格率。

三精制药依托信息化系统的深化应用,已逐步发展成生产管理集约化、质量管理可视化、成本管控模型化、经营目标系统化的新型数字化企业。以口服液二车间为例,对该车间进行数字化升级后,该车间人均劳效同比增长67%,成品率同比增长0.38%。

“哈药集团力争在3至5年内,实现现有生产线全部自动化,循序渐进完成产业基地转型升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制造,快速稳定地为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安伟表示。

哈药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体现在智能化生产设备上,在业务财务融合和数字化营销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哈药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且集团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数据分散不聚合,导致集团难以及时掌握各子公司运营情况。为打破信息孤岛,哈药集团于2017年上线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通过整合各子公司的业务数据,提升集团整体的运营效率。同时,还建设了财务共享平台和供应商协同平台,统一采购寻源、采购评估、集中招标、集中采购等,实现了业务流程和财务系统全方位融合。

据夏继成介绍,在进行数字化管控前,管理人员只有在生产结束后,才能根据财务部门收集的数据计算该批次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在运用数字化系统后,管理人员可实时接收产品的财务指标并及时做出调整,极大地提升了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加强了企业的成本管控。

在数字化营销方面,哈药集团实现了精准营销和高效服务。销售人员借助数字化工具对产品进行数据分析,能够快速得到产品的销售数据,并可根据相关信息及时调整市场营销策略;网上交易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则大大提升了集团在零售领域的批发和配送效率。

“对于哈药集团这样的老牌制药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很难但又势在必行。”夏继成坦言,“我们之所以为此倾注大量心血,是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得更强的产品竞争力和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进而激发产品创新能力。这才是哈药集团能够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方向已定,挑战仍在。哈药集团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一步一个脚印向“打造持续健康发展的百年企业,成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的标杆”的愿景坚定前行。 (本版图片由哈药集团提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