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分时节话养生

2024-09-21   04●健康中国   中国医药报  

□ 张东璇

今年9月22日是秋分,秋分意味着秋季已过半。秋分之日,黄道与赤道平面相交,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分。中医认为,秋分对应八卦之兑卦,处于阳消阴长的中间时刻。秋分之前,早晚凉爽而中午热;秋分之后,气温继续下降,寒意渐浓。古人云: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三候准确地概括了秋分的节气特点:雷因阳气盛而发声,秋分阴气盛,故不再打雷;蛰虫喜温,秋分天气转凉,故其藏于洞穴之中;湖泊和河流因秋分天气干燥而水量减少,甚至干涸。秋分之时,寒气与干燥并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应适时调整饮食,适当运动,科学预防疾病。

饮食篇

古人云:万物因时受气,因气发生。意思是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和变化都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认识节气特点,使饮食与气候相适宜,有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针对秋分干燥、寒凉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饮食调整。

润燥 秋分时节,天气干燥,宜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中医认为,燥邪容易伤肺,肺主皮毛,又与大肠相表里,故在秋分之时,人体容易出现口鼻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等问题。秋梨可生津润燥,宜蒸煮后食用,以去其寒、取其润。枇杷润而不寒,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能够显著改善秋分干咳的问题。银耳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我们可以将其做成百合银耳羹、银耳雪梨汤等。黑芝麻可以润肠通便,尤其适合大便干燥的人群食用。蜂蜜具有益气生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由于蜂蜜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耐高温,最好使用40℃以下的温开水冲服。此外,秋分应注意多喝水,防止因天气干燥而引起上火。喝水时,要注意少量多饮,不要一口气喝得太多,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

敛阴 敛阴即收敛阴液。秋分之时,我们除了需要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之外,固护自身阴液也十分重要。中医认为,酸性敛阴、酸甘化阴,因此敛阴之品以酸味居多,少佐甘味。乌梅味道酸涩,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的功效,我们可以将其做成乌梅汤,或制成果脯作为零食食用。石榴也是很好的敛阴之品,其果粒酸甜多汁、水分充足,能补充肌肤丢失的水分,让肌肤看起来明亮柔润,能有效改善秋分皮肤干燥的问题。

健脾养胃 秋分之后,寒气渐生,寒凉易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健脾养胃尤为重要。山药可健脾益肺,莲藕可健脾养胃,薏米可健脾益气,多吃山药、莲藕、薏米有益身体健康,我们可以将其做成山药排骨汤、莲藕红枣汤、红豆薏米粥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颇高。

运动篇

秋分天气凉爽,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人的四时活动要顺应节气变化。秋分运动当以收为主,可以适当做一些轻松、柔和、活动量较小的运动,这样既不会因出汗过多而伤津耗气,同时又能舒展筋骨,使身体温热。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功法,历史悠久。八段锦通过肢体的伸展、扭转以及呼吸的配合,能有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是秋分时节必不可少的运动。八段锦的每组动作都各具特点,又相互关联。每个动作既舒展又柔和,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增加血液中的氧气供应,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肺活量,改善心脏功能,有助于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与太极拳相比,八段锦更加简便易学,适合大部分人群练习。此外,我们在练习八段锦时,要注意调整呼吸,一呼一吸都要深长、平缓,同时也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避免因错误的动作损伤身体。

骑行 在秋分时节骑行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对身体也有诸多益处。骑行对关节的冲击力较小,同时可以锻炼臀部、大腿、小腿等部位的肌肉,能够有效燃烧皮下脂肪,有助于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促进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同时,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够改善心脏供血,提高心肌收缩力,延缓心肌衰老,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调节血压、血糖、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金秋时节,天朗气清,菊桂飘香,骑行追云,使人心境开阔,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骑行时应选择较为平缓的路段,匀速骑行,不宜在清晨或夜晚骑行。此外,在骑行前我们应充分了解天气状况,如遇恶劣天气,应及时更改骑行计划,以免出现意外。

瑜伽 瑜伽也是一项非常适合在秋分时节进行的运动。瑜伽通过各种伸展、弯曲的动作可以改善我们的体态。同时,瑜伽中的很多动作需要全身肌肉的参与,长期练习瑜伽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强化骨骼,提高身体素质。常见的瑜伽体式有很多,不同的体式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比如,半月式通过伸展脊椎,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有效缓解坐骨神经痛;天鹅式通过前腿弯曲贴地、后腿伸直,拉伸腰部和上肢的肌肉,使全身得到放松;新月式通过拉伸髋部和肩部的肌肉,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疾病预防篇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照射越来越少,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因此,秋分之后,我们要关注身体变化,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

焦虑状态 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秋属金,肝属木,金克木。所以在秋季,肝脏容易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人的情绪状态与肝脏功能息息相关,肝主疏泄,肝气不舒则情志不畅。古诗中写到: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秋季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想摆脱气候带来的情绪变化,就要积极调整自身的精神状态。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勤晒太阳,闲暇之时与家人、朋友聊天,多听欢快、悠扬的歌曲,也可以适量饮用菊花茶、玫瑰花茶等以疏肝理气、调畅情志,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

传染病 秋分之后,昼夜温差较大。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加衣物,很容易受凉感冒。秋季常见的传染病主要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如流行性感冒等。此外,九月是学生开学的第一个月,孩子们回归校园生活,校园内人员密集,增加了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传播风险。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健康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不吃变质的食物;保持居室环境清洁,每日开窗通风2~3次;进入公共场所要正确佩戴口罩,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保暖。同时,学校应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严格落实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制度,通过开设健康课、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