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注射肉毒毒素作为热门医美项目之一,受到广大求美人士的欢迎。5月份以来,多起注射肉毒毒素引发中毒的事件被媒体曝光,肉毒毒素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也备受诟病。舆论关注肉毒毒素市场前景,呼吁加强规范和监管,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舆论观点分析
中毒事件频发
5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报道称,北京的张女士在注射肉毒毒素20天后出现了全身乏力、吞咽困难等症状。苏州的倪女士在注射肉毒毒素第二天便出现了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近期收治的肉毒毒素中毒患者数量达到139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了近10倍。患者年龄最小的不到20岁,最大的超过60岁。
7月6日,微信公众号“FM93交通之声”发表《女子爱美不成反“中毒”,呼吸衰竭紧急抢救!近期浙江已有多人患病……》一文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半个月内已经接收了6例因注射肉毒毒素美容而导致的中毒病例。其中,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在注射肉毒毒素后仅三五天,便出现了视力模糊、复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一系列中毒症状,甚至发展到抬头无力、四肢无力及呼吸困难,最终因呼吸衰竭被紧急送入ICU抢救。42岁的李女士在注射了所谓的“胶原肽”后,不久便出现了昏沉、吞咽困难等症状,并逐渐恶化至完全失声。
7月10日,《南方都市报》刊发《300元打两针 女子瘦肩中毒进了ICU》一文称,4月23日,广州一消费者花费300元在左右肩颈部位各注射一针“瘦肩针”。4月25日,该消费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头晕眼花、吞咽困难无法自主进食等症状。她在多家医院辗转检查后,27日夜间失去意识,被紧急转诊至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ICU,确诊为“肉毒毒素中毒”。2019年至2023年5年时间里,全国因非法注射肉毒毒素构成非法行医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等刑事案件的有16例,因注射肉毒毒素不符合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高达91例。
上述报道引发舆论关注。#肉毒毒素中毒严重或危及生命#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快手等平台热搜榜。网民普遍认为爱美需要理性,并呼吁加强对线下医美门店的监管力度。
舆论认为医美产品需要加强线上线下“双渠道”监管。如新华社客户端发表《医美当心“美丽陷阱”》一文称,作为具备医疗特性的消费领域,医美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掣肘着行业长期发展,医美服务体验与消费安全正面临新挑战。现实中,消费者在选择医美医生、机构和服务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正规教育和引导,大部分是通过内容纷杂的网络进行自我教育。如何有效整治医美行业乱象,推动其规范健康发展,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微信公众号“经视直播”发表《直播微视评:夺命的“瘦肩针”,敦促医疗美容的规范》一文称,中毒患者使用的肉毒毒素到底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在其他地方售卖和使用,网上瘦身产品的销售如何规范管理,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查实和解决,以堵住漏洞。
水货假货不容忽视
假冒伪劣肉毒毒素产品也是导致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钛媒体发表《肉毒素中毒频发,除皱、瘦脸还是以身试毒?》一文称,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肉毒毒素注射产品远不止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产品。据西南证券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医美用户选择的肉毒毒素包括乐提葆、韩国绿毒、韩国橙毒以及韩国粉毒等,其中多个产品并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在我国上市。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加大对假冒伪劣肉毒毒素产品的打击力度。新华网发表《如何让“变美”更安心?——来自“医美热”的观察》一文称,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查处涉“轻医美”相关案件:重庆市江北区警方破获一起涉医疗美容行业生产、销售假药案,查扣假冒伪劣肉毒毒素9万余瓶、麻膏150余公斤,涉案金额超2亿元;兰州市公安局成功侦破妨害药品管理案,捣毁家庭式医美“黑诊所”6处,查处用于存放肉毒毒素仓库3处,涉案价值1000余万元。观研报告网发表《我国肉毒素行业现状分析:水货及假货加速清出 国产替代率提升》一文称,近年来,我国对肉毒毒素的监管趋于严格,迫使部分水货和假货退出市场。未来正规肉毒毒素产品有望逐步得到丰富和完善,并逐步挤压水货和假货产品的生存空间,获得快速稳步的增长。
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对比海外市场,我国肉毒毒素市场的渗透率仍然偏低,业界预计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如财联社发表《从价格到适应证 肉毒素市场竞争加剧》一文称,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我国肉毒毒素市场渗透率远低于全球成熟市场。虽然在2020年我国市场规模达到了45亿元,但同期美国市场规模却有223亿元,我国市场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业界预计,未来3~5年,国内还会有六、七款肉毒毒素产品陆续上市。
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发表《大厂纷争不止,“下一个玻尿酸”距离内卷还有多远》一文称,放眼全球,医美市场中43%的份额被肉毒毒素占据,玻尿酸仅为28%。而国内恰恰相反,玻尿酸的市场份额占比是肉毒毒素的两倍。对比来看,国内肉毒毒素渗透率远低于其他成熟市场。肉毒毒素在国内市场中是一个被低估的赛道。由于行业壁垒高,国内药企多以代理及股权投资方式切入,通过与韩国、美国、德国的肉毒毒素厂商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进行布局,以缩短上市进程。
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尝试将肉毒毒素融入严肃医疗领域。界面新闻发表《肉毒素用来治病,有没有戏?》一文称,君合盟临床医学总监林丹花表示,公司今年启动了重组A型肉毒毒素在严肃医疗领域的临床开发,适应证为成人脑卒中后的上肢痉挛。目前,国内上市的肉毒毒素产品在严肃医疗领域的应用还相对较少,这是一片尚未完全开发的蓝海。 (雷斯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