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雪
很多幼儿园都会组织对孩子进行视力筛查,也有很多家长会买视力表自己给孩子测视力。然而,用视力表检查出来的视觉能力,只是视功能的一部分。儿童视觉系统的发育和身体成长、神经系统发育有着紧密联系。
视力只是视觉的一部分
我们常说的视力,是用视力表上的数值来衡量我们看东西的能力,这是一种人为的定义。正常成年人的视力应当在1.0以上,6岁以下儿童的正常视力可以比1.0稍低,有和他们年龄相应的正常范围。但是视觉或者视功能,不仅是指能看到视力表上哪一行的字码,还包括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大小、对颜色的识别能力、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敏感程度、对空间的定位以及视觉分析和判断能力。对于视觉功能尚处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这一系列能力远比单一的视力更为重要。
视觉的产生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人的两只眼睛如同两台照相机,将外部环境和物体的影像分别收集起来,经过视神经作为传输线,将图像传到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作为神经中枢处理器,会将两只眼睛分别得到的图像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我们看到的物体是什么,位置在哪里,离身体有多远等。如果眼睛抓取的图像不够清晰或者有重影,大脑会发出指令要求重新获取图像,或者只选择其中一个图像进行处理。眼球、视神经和大脑皮质,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视觉功能。
儿童应注意锻炼四种视觉能力
儿童视觉系统的发育和整个身体的成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紧密联系。
大家都知道,刚出生的婴儿视力并不好。婴幼儿在发育早期主要依靠触觉和运动觉感知世界。这就是小朋友在成长的某一段时间会把所有抓到的物体都往嘴里放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小朋友拿到一个新玩具会把玩很久,仔细研究它的形状、大小、质地,并且还喜欢扔来扔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6岁左右,儿童对世界的感知方法会从触觉和运动觉为主逐步发展到以视觉和听觉为主。他们开始学会通过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来对外界事物进行判断。在视觉功能发育早期,触觉和运动觉会作为引导,带动孩子的双眼向注视的物体集中、聚焦,同时大脑在学习对空间位置的认知和分析。
在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有4种重要的视觉功能需要不断打磨和训练,假以时日才会逐渐成熟。
眼睛聚焦的能力
眼睛聚焦的能力也就是医学专业上讲的调节能力。好的调节能力,可以让我们快速、准确地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让我们在看远、看近时,快速地改变聚焦;还能让我们在长时间近距离阅读的时候,始终聚焦在阅读距离的位置。一般来说,精准的眼睛调节能力要到15~20岁时才能发育成熟。
学龄前儿童的眼睛调节能力不强,再加上生理性远视的存在,会使眼睛在聚焦的时候更加吃力。所以,一些3~4岁的孩子,在看电视、看平板或者看书之后,会出现频繁眨眼、揉眼、流泪等症状。
运动觉在视觉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引导作用。要想提高孩子眼睛的聚焦能力,可以带领孩子多进行涉及手眼配合的活动,比如扔沙包、颠乒乓球等。
两只眼睛互相协调的能力
我们的每只眼睛都有六条肌肉,在大脑的控制下,这些肌肉可以让眼球转动。当需要看近时,这些肌肉会把两只眼睛往里拉;看远时,这些肌肉放松,让我们双眼注视前方。
两只眼睛互相协调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逐渐习得的。1~2岁的小朋友经常出现看东西时眼睛斜,或者吃饭时眼睛向内转得很厉害的情况,这是孩子双眼之间协调能力还不完善的缘故。
有的孩子虽然不会出现眼睛斜的情况,但是却有在阳光下喜欢闭一只眼睛的习惯,这也是双眼之间协调能力不足导致的。双眼互相协调的能力不足,会造成两只眼睛分别看到不同的图像,给大脑造成了混淆,孩子就会采取闭上一只眼睛的办法来避免混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斜视。
控制眼球运动的能力
控制眼球运动的能力表现为能够稳定地注视一个目标,可以从一个目标切换到另外一个目标,以及视线跟随目标移动不会跟丢。这些都是在阅读和学习中需要用到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要到9~10岁才能发展得比较完善。进行球类运动是提高孩子注视追随能力的好方法。
大脑对视觉信息的整合能力
大脑对视觉信息的整合能力,包括对图形的感知、对空间的认知、与肢体运动的整合、与听觉信息的结合等。这种能力是更为高级的视觉认知功能,一般在孩子5~6岁时开始发育,8岁之后才开始成熟。
大脑对视觉信息的整合能力如果发育得不够好,孩子会容易出现视疲劳、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总而言之,视觉功能会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一直处于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运动特别是涉及手眼配合的体育活动是促进视觉功能发育的有效方法。视力筛查只能反映儿童视觉发育的一个方面,家长如果怀疑孩子存在视功能异常,或是想要全面了解儿童视功能发育情况,可以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尽早发现和诊断,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作者单位:卓正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