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扫描】样本量仅有十一人,且所有受试者均为公司内部人员——

娇兰复原蜜功效测试有效性遭质疑

2024-08-03   03●舆情看点   中国医药报  

事件概述

日前,娇兰帝皇蜂姿焕活复原蜜因在宣传海报中标注的有限试验样本量(11人)和非全面的人群覆盖(未包含亚洲人),引起广泛质疑。随后,娇兰客服回应称,此事属实,11人试验样本来自娇兰内部人员测试。多个相关话题先后登上微博热搜榜,舆论继而关注化妆品行业功效评价问题。

舆论观点分析

小样本试验数据引热议

让娇兰卷入舆论风波的是其在售的一款价格不菲的爆品“娇兰帝皇蜂姿焕活复原蜜”,该产品被不少美妆博主宣传为具有抗老、淡化痘印、修复皮肤弹性、抚纹等功效。然而,该产品在宣传海报上标注的试验情况为“样本有11人:10名高加索裔和1名非裔,数据来自娇兰内部”。娇兰爆款产品的小样本试验数据遭舆论质疑,引发热议。

南方都市报客户端发表《样本仅11人?娇兰一款护肤品功效测试被质疑,企业回应了》一文称,根据该产品在国家药监局的备案信息及品牌方商品页面表述,其试验数据样本还包括30人,且有来自亚洲的受试者。但是,在宣称“9倍快修复”“保湿效果增加144%”等效果时,娇兰方面标注数据来源是11人样本,且这11人没有亚洲受试者。娇兰方面在产品备案信息中表示“确认公司在各种渠道对本产品提出的所有宣称都能得到本功效摘要中提供的严格功效数据的充分支持”。针对此事,娇兰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娇兰研发生产流程的每个步骤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均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可以放心使用。

微信公众号“清扬君”发表《娇兰1830元产品测试遭质疑:11名员工的有效性争议》一文称,在化妆品行业,产品的功效评价是衡量其品质和价值的重要标准。然而,娇兰此次的试验样本数量之少,让人不禁对其所谓的“技术流修复王者”称号产生质疑。这样的试验设计显然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此外,娇兰此次的试验样本均来自内部人员,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试验结果真实性的疑虑。内部人员可能出于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偏好或工作压力,而在评价时难免不带有主观色彩,这样的结果能否客观地反映产品的真实效果?这不仅令消费者感到震惊,也再次将化妆品行业的功效评价问题推向了舆论风口。

并非首次陷入舆论风波

此次并非娇兰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

2023年11月,多位“成分党”博主曝料,娇兰复原蜜产品升级存在“表面更新、实则减配”的现象,两次产品升级均暗中调整配方,剔除先前重点宣传的棕榈酰六肽-12及印度没药树脂精华等紧致与抗皱成分。相关话题引发关注。

今年初,娇兰上新御廷兰花金致焕采系列,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宣传中,娇兰均表示首次将量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该系列产品中,以促进肌肤焕新。法国知名博主迅速发布视频“打假”,坦言在与多位科学家分享娇兰相关产品宣传信息后得到回应:该技术与量子绝对无关。随后,#6100元的娇兰量子面霜引科学家吐槽#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舆论热议。

微信公众号“美妆网”发表《冲上热搜,娇兰又出事!》一文称,新一代消费者愈发成熟和理性,尤其看重美妆产品的成分和功效。《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化妆品上市前必须完成功效评价。品牌方公开的这些数据,在消费者眼中,就是实打实的效果保证。若产品难以保证实际功效,只会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逐渐降低,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严重影响整个行业声誉。为了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品牌需要确保产品的宣传与实际效果相符。同时,还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具有透明度和真实性的品牌形象。如此,才能在市场中重获消费者信任,重振品牌形象。

功效评价待优化

娇兰样本量较少的问题在化妆品行业中并非个例,舆论呼吁进一步完善化妆品行业功效评价。

《都市快报》刊发《大牌护肤品被曝试验样本只有11人 网友: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一文称,《规范》明确,化妆品功效宣称有4类测试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或研究数据、实验室试验、消费者使用测试、人体功效评价试验。但没有具体规定参与试验的人数。业内认为,个别企业“打擦边球”,谋求以相对简单的测试达成科技背书的结果。此外,目前许多测试的相关数据并非源自精准的数据量化分析,而是来自相对简单的问卷调查,以易受外部影响的受试者主观感受打分作为测试数据,也会导致数据指标虚高。

微信公众号“聚美丽”发表《专家解读:明星单品试验样本仅11人,合理吗?》一文称,专家表示,相比药品的临床试验,化妆品的人体功效评价试验会简单很多。目前国内关于化妆品功效验证的工作开展时间不长,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国外在该领域也未必比我国成熟很多。因此,很多工作还在探索中,包括方法、标准等。(邸旭晨)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