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加码布局 市场前景广阔

放射性药物研发方兴未艾

2024-06-04   02●综合   中国医药报  

(上接1版)

诺华两款产品的成功商业化,为放射性配体药物赛道点燃了一把火。国内放射性配体药物研发也十分活跃,远大医药、恒瑞医药、先通医药等均有在研管线布局。

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明确放射性配体药物临床药理学、安全性等临床试验的设计考虑,为放射性配体药物的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张璐建议,我国放射性配体药物研发除了跟进国际上已验证的靶点,还需要差异化布局自主创新的新靶点和新适应证;监管部门也需要结合放射性药物的特殊性进一步制定细化规定,多方合力共同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医用同位素供应等问题待解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医用同位素是放射性药物最重要的原料,医用同位素短缺会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医用同位素主要通过反应堆或加速器辐照后,经过一系列放化分离手段获得。80%的医用同位素都是通过反应堆辐照进行制备的。由于多种原因,除少量I-131和Lu-177外,我国大部分反应堆辐照获得的医用同位素都依赖进口。

2021年6月,8部门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部署了包括放射性药物在内的医用同位素相关医用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要求加快实现医用同位素自主供应,推动放射性药物应用一体化发展等。

“可喜的是,国产医用同位素供应能力不断提升。”王荣福说。

今年4月20日,中核集团宣布成功利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重水堆实现碳-14供应,预计每年可以生产150居里左右的碳-14同位素,完全可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4月22日,中国同辐旗下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具备镥-177、镓-68、钪-47、铽-161四款医用核素的供应能力。

尽管部分种类的医用同位素已实现国产化,但产业界仍有担忧,只有彻底扭转研制和生产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常用医用同位素的稳定供应,才能为放射性药物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放射性药物由于具有药品和放射性物质的双重属性,监管的复杂与严格程度远高于普通药品。”屈巧玲介绍,放射性药物的开发、生产、销售受多个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同时还有区别于其他药物的特定半衰期、辐射自分解及不稳定性等特性,因此对于物流配送有着极高的要求。

例如,在下游生产供应端,受半衰期的限制,放射性药物无法长期储存,企业需要在医院一定范围内建设区域性的生产配送中心,从而面临投资成本大的挑战。

加快核医学科建设也是业界的呼声。张璐表示,开展放射性药物临床试验,需要根据药物特性判定受试者是否需要住在特殊的核素病房,以避免辐射风险。而全国核医学床位数严重不足,我国核素治疗床位仅2000多张。

王荣福认为,放射性药物研发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放射性药物临床研究是一项对放药政策监管、药物管理、人员管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核医学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核素病房的建造。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