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产能过剩、需求疲软,以及政策调整等影响——

我国中药材价格正在回归理性

2025-08-23   01●要闻   中国医药报  

□ 本报记者 蒋红瑜

此前被爆炒的中药材价格近期开始出现“大跳水”的情况。

8月12日,刚从外地回来的亳州中药材市场药材商杨丽早早来到店里照料生意,大半天了也没什么客人。“不少药材价格‘哗哗地往下掉’,没什么生意。今年的中药材市场流通很慢,货源走不动。”杨丽向记者表示。以品质最好的猫爪草为例,今年年初其价格为1200元/公斤,现已大幅下跌至约110元/公斤。

除了猫爪草,还有哪些中药材的价格出现暴跌?中药材市场行情之后走向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市场行情向下

中药材天地网综合200价格指数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8月12日,取样的200个大宗中药材品种中,跌价品种达129个,占200个大宗中药材监控总数的64.5%。其中,冬瓜子、夏天无、连翘等品种价格分别从150元/公斤、120元/公斤、100元/公斤跌至30元/公斤、50元/公斤、45元/公斤。

“中药材市场在2025年已进入熊市。”中药材天地网首席分析师陈庆表示,尽管今年4—5月,党参、当归、八角茴香、高良姜等品种价格回升,使市场有所回温,但行情向下的基调难以反转。

“其实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流通市场行情就进入了下行周期。”中康科技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专家贾海彬认为,在经过连续三年的暴涨后,中药材价格必然会进入一段时间的下行周期。这也是中药材流通的周期性规律。

当然,并非所有中药材的价格都在暴跌。

“生长周期不同的中药材,市场行情也不一样。”杨丽说。在她看来,目前白芷、玄参、板蓝根等生长周期为1到3年的中药材价格下降最为“厉害”。而何首乌、白芍等生长周期为4到5年的中药材价格则下降不算明显。

普洱良品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益康)董事长王礼中对此也有同感。良品益康主要种植白及、云茯苓和滇黄精等中药材。其中,白及生长期为3年,茯苓生长期为1年。王礼中坦言,白及和茯苓价格下跌了50%,良品益康种植的白及价格从去年的200元/公斤降到了现今的100元/公斤。而生长期为6年的滇黄精价格较为平稳,从去年的11~13元/公斤微涨到12~15元/公斤。

整体供大于求

在专家看来,中药材流通市场行情“向下走”有多方面因素。

贾海彬认为,中药材价格不断下降,一方面是目前传统渠道如医疗机构、制药企业的需求相对不足甚至萎缩;另一方面是过去几年资本炒作下的库存开始甩货。此外,近年来各地扩张的一些中药材产能也在不断释放,导致价格下滑。

陈庆对此表示认同:“价格暴跌归根到底就是供需形势改变,‘供大于求’叠加市场人气流失,前期的价格水分自然就沥去了。”

(下转2版)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